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和海陆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左图为天津市某年春季、夏季、冬季和全年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图,右图为天津市简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符合天津冬季热岛强度的是

AI BII CIII DIV

【2】天津热岛效应会导致陆风势力增强显著的地点是

A B C D

【3】夏季,天津海风会使热岛效应强度

A增强 B减弱 C先增强后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答案】

【1】A

【2】D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指城市地区的气温相对周围地区较高,主要与城市的尘埃多,排放的温室气体多,排放的废热多,而且城市下垫面硬化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低有关,都使得城市比周围地区温度高。研究表明大城市中冬季城市中人类活动排放的废热远高于太阳辐射,热岛效应最强,夏季热岛效应较弱,故选项A正确

【2】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比同纬度海上低,近地面陆地形成高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高,形成低气压,使下层空气由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夜晚热岛效应形成的城市风是由郊区吹向城市,如下图所示;两地的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基本相反,起到削弱作用;地城市风风向与陆风斜交,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相同,对陆风势力起到增强作用,故选项D正确。

【3】夏季陆地增温快,气温比同纬度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海风;所以夏季来自于海洋的海风,性质比较凉爽,对市区起到降温作用,从而降低与郊区之间的温差,会使热岛效应强度减弱,故选项B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B. 区域都具有明确的界线

C. 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D.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行政区 政治文化区 热量带

干湿区 三江平原 山东省和青岛市

A. ①②③ B. ①②⑥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3】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农业一般表现为( )

A. 面状 B. 线状 C. 网状 D. 岛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②灾害强度的差异

③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④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北京市周边的河北省廊坊市等多个城市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与北京市相比,廊坊市

城市级别高 城市规模小 服务范围大 服务种类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亚欧大陆,他们之间以山脉、河流和湖泊为界。下列事物中不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的是(

A. 乌拉尔山脉B. 里海C. 尼罗河D. 土耳其海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天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西三区)举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奥运会开幕式时间为当地时间8月5日晚8时,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8月5日19点 B. 8月5日23点 C. 8月6日7点 D. 8月6日19点

2】【2运动会期间,里约热内卢正午阳光光线的变化符合下图中的(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A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

B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

C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区

D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由第一级价梯到第二级阶梯

B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

C人口密度逐渐递增

D的植被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

A. 酸雨的形成 B. 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C. 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 “磁暴”现象的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