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某地多年平均的月降雨量及月均温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

A.30°N~50°N之间B.10°S~20°S之间

C.10°N~10°S之间D.10°N~20°N之间

2该气候的成因可能是 ( )

A.赤道低压与信风交替影响B.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C.副高与西风交替影响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

1B

2A

【解析】

1据图分析可知,该地1月气温高,7月气温低,应为南半球;年内最低月均温在15°C以上,应处于热带,四个选项位于南半球热带地区的是B选项,故选B

2据图可知,据上题可知该地为南半球热带地区,气温高的1月降水多,为夏雨型气候,而热带气候为夏雨型的有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南半球没有热带季风气候,所以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形成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综上所述,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城市高档写字楼密度最大的区域为

A.I 区B.II 区C.Ⅲ区D.IV 区

2与其他三区相比,IV 区

A.商业网点多B.地价最高

C.热岛效应弱D.交通便利

3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部分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④跨区域调配的自然资源分别最有可能为

A.水能、煤炭、天然气、石油B.水、生物、水能、天然气

C.天然气、石油、水、水能D.煤炭、天然气、水能、水

2下列关于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促进调入区发展而限制调出区发展

B.加快调出区资源开发利用的进程

C.促进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发展

D.资源的生产和消费的不平衡是调配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农牧分界线“司马迁线”和今天的农牧分界线“胡焕庸线”均不同程度地穿过了山西省。前者是一条阶段性的分界线,它只是最易于开发的农业区与尚待开发的农业区之间的界线。而“胡焕庸线”是自元代以来与自然条件相符合的、更稳定的一条农牧业分界线,显示了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格局,直至今天,这一格局仍未改变。

材料二 “走胡线”体验者借由这两条规律线的位移来理解山西诸多人文现象的自然本质。体验者从晋北的长城遗迹开始,沿黄河东岸南下,直至晋南中条山脉和沁河河谷,然后沿汾河向北折返,回到晋中的田野里。下图为“走胡线”山西段徒步主干线示意图。

(1)分析汾河谷地古文明遗址密布的原因。

(2)分析农牧分界线从“司马迁线”转移到“胡焕庸线”的原因,并推断农牧分界线变化区内生态环境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光热、降水B.土壤、水源

C.风向、地势D.地形、河流

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沙尘暴

C.土地盐碱化D.洪涝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北半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1880-1990年来气温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明显变化B.波动下降C.直线上升D.波动上升

2下列人类行为可能与全球气温变化有关的是( )

①大量燃烧煤炭 ②大量围湖造田③大量砍伐森林 ④大量抽取地下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某地区某一农场的工作年历。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中,该农场最可能出现于

A.欧洲西北部B.非洲东北部

C.北美东北部D.澳大利亚东南部

2下图是美国农业分区图。上表所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在甲、乙、丙、丁四区中,分布最普遍的是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图表示男性人口,右图表示女性人口。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

完成下面小题。

1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造成X、Y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根本差异是

A.经济水平B.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D.自然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西岳华山位于陕西西安以东约120km处。华山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可谓独石成山,山体形态如刀削斧劈般绝壁陡立,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材料二:渭河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号称“八百里秦川”,自古农业发达,人口殷实,成就了古都西安的辉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材料三:北宋科学家沈括曾沿着太行山北行一路考察,看到“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他猛然顿悟,“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进而,推断了整个华北平原的形成过程。

(1)简述华山形成的地质过程:① ,构成华山的花岗岩岩体;② ,形成崖面陡峭的断块山;③ ,花岗岩岩体岀露地表。

(2)根据图析渭河平原形成的地质作用。

(3)按成因来看,构成太行山的岩石(泥岩、石英砂岩)类型属于 ,判断依据是

(4)写出图3中相应图例的地貌名称。

图例

地貌名称

(5)根据图析图例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