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典型的内陆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扎龙成为全球知名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读图,完成第下面小题。
【1】下列对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地势低,水源充足
B.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C. 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D. 地下水位低
【2】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上的绿地更具环境效益,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下列有关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①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②降解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③减少地下水下渗,减少地下水资源总量 ④影响城市景观,降低城市环境质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海岸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
B. 海岸线位置固定不变
C. 海岸的发育过程主要受海浪和潮汐的影响
D. 海岸带的范围由低潮水位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衡量一国是否完成工业化,国际上通常用三个最重要的结构性指标,下面不属于这些指标的是( )
A.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5%以下
B. 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
C. 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
D.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材料和我国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问题。
目前,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加剧;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l)图中A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形成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图中B地区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什么?
C地区荒漠化加快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4)图中D地区出现酸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治酸雨可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海域图,图中M、N海域均为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M、N海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M海域渔场因寒暖流交汇形成
B. M海域的洋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
C. 夏半年M海域风高浪急
D. 流经N海域的洋流加大了该区与同纬度海域的温差
【2】M海域出现油轮石油泄漏,环保部门为快速获悉并预测油污的扩散方向及速度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
①RS ②RIS ③GPS ④数字地球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保护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因盛产湟鱼和湖中岛栖息着各种水鸟而闻名于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20世纪50年代有108条入湖河流,截止目前锐减至不足10条。环境变化给环湖地区生态和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带来严重危害。根据物种濒危等级标准,《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在2004年将湟鱼列为濒危物种。
分析造成湟鱼成为濒危物种的原因,并提出拯救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西欧乳畜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
③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
④劳动力丰富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区域地层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各岩层的地质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序,正确的有
A. a>b>c B. b>c>a C. c>d>e D. d>e>c
【2】关于该区域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有
A. 断层形成于褶皱之前
B. b 岩层的岩石可能发生变质作用
C. d 岩层曾遭受强烈的外力侵蚀
D. 褶皱使e岩层分布不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西亚及其周边地区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运河的名称是运河,它沟通了乙海域与海。
(2)乙海域位于小板块与板块的(或“消亡”或“生长”)边界。
(3)丙所在国家是“无流国”,是因为该国常年受(气压带)控制。该国人民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是、。
(4)20世纪80年代以后,丁沿海地区炼油工业发展迅速。据图分析该地区发展炼油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