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它能
A.破坏臭氧,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B.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C.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
D.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科研团队为解决某地区饮水问题设计了坝窖联蓄工程(如下图),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窖加以存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引水卧管的独特设计,主要目的是
A. 减少引水杂质 B. 方便引水管自流
C. 防止泥沙淤积 D. 过滤水中污染物
【2】建设坝窖联蓄工程除了解决饮水问题,还可以
A. 增加地表径流 B. 减少土地盐碱化
C. 缓解水土流失 D. 增加水汽输送量
【3】最适合该工程推广的地区是
A. 东南丘陵 B. 河套平原 C. 黄土高原 D. 藏北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通过观测“圭”上“表”影的长短变化可确定节气。左图示意地球公转状况,右图示意圭表构成。
(1)在左图中标出近日点和远日点。
(2)左图中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_____(快或慢),济宁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____(大或小)。
(3)左图中d位置的晨昏线属于_______线(晨线或昏线)
(4)右图中“圭”的适宜长度取决于左图中______位置(填字母)的正午“表”影长度。安放圭表时,“圭”的两端应指示________方向。如图所示安放圭表,主要适用于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填纬度范围)。
(5)对利用圭表确定节气的优点或缺点进行简单评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地地质构造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岩层中,最晚形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⑥
【2】在地表形成的①岩石具有的特征是( )
A. 含有生物化石 B. 具有较多的气孔
C. 由方解石组成 D. 由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集合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几十年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变化较大,这一变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下图为2010-2030年中国省际流动人口空间迁移总量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省际流动人口主要迁入地区是
A. 生态环境优越的省区 B. 自然资源丰富的省区
C. 劳动力总量少的省区 D. 经济条件发达的省区
【2】我国省际流动人口迁移总量相差最小的两个年份是
A. 2010年、2015年 B. 2015年、2020年
C. 2020年、2025年 D. 2025年、2030年
【3】2010~2030年中国省际流动人口迁移速度放缓主要得益于
A. 二孩政策的实施 B. 交通网络的改善
C. 环境污染的减轻 D.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巴西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巴西北部为什么人口很少?
(2)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为什么能保存下来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3)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4)导致巴西的亚马孙地区植被破坏的方式有哪些?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该地区的植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7月25日,世界首支青少年三极科学考察团正式启程奔赴北极,“探秘世界三极——2011中国青少年北极科考活动”在北京举行了启程仪式,由13名中国中小学生组成的科考队将重点对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冰川、海洋、沿海滩涂和内陆进行科学考察。其中生态环境的研究课题包括:钻取北极冰川的冰芯样品,测定分析氢同位素(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污染物,获取近年来的北极气温、生态环境、淡水资源等方面的数据,由此判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1)这支科学考察团在向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哪些特点?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川不断融化,动态监测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___;冰川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监测海平面上升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
(3)全球气候变化给北极熊的生存带来了影响,请设计一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北极熊生存状态的具体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