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甲半岛区域图以及西侧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形成过程。

(2)分析甲半岛西海岸冬季多雾的自然原因。

(4)试分析该半岛山脉对半岛东西侧河流特征的影响。

(3)说明甲半岛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原因。

【答案】(1)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2) 黑暗: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冬季黑夜漫长,北部有极夜现象。多雾: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暖湿气流影响,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汽充足,陆地温带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雾。

(3)东侧河流流量较大,流程较长,流域面积大,呈平行状水系,流速较慢,有结冰期;(或者西侧河流流量较小,流程较短,无结冰期,流速较快)(任答三点即可)

(4)①东南部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②甲半岛大部分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③东南部临海,渔业资源丰富,④海运便利。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及成因、区域整体性特征、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2)高纬度地区,冬季黑夜漫长。冬季该地受来自西部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暖湿气流带来的水汽较多,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汽充足。冬季陆地温度较低,所以水汽易凝结成雾。所以大雾较多。(3)山脉对河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河流的流量、流向、流速、水系形状、冰期等,据此结合该山脉的特征分析即可。(4)由于该地冬季寒冷,故人口聚居地选择在较温暖、资源、交通条件较好的东南部地区。

(1)甲半岛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根据右小图分析,在冰期时,西侧由于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

(2)甲半岛西部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冬季黑夜漫长,北部有北极圈穿过,有极夜现象,所以冬季黑夜时间长,几乎整天处于黑暗之中。冬季该地受来自西部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暖湿气流带来的水汽较多,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汽充足。冬季陆地温度较低,所以水汽易凝结成雾。所以大雾较多。

(3)山脉对河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河流的流量、流向、流速、水系形状、冰期等,据此结合该山脉的特征分析即可。

(4)读图判断,甲半岛东南部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甲半岛大部分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有利于生活和居住。东南部临海,海湾内风浪小,渔业资源丰富,海运便利,所以人口主要集聚于此。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A.组织性迁移为主
B.自发迁移为主
C.规模大、频率高
D.规模大、迁入城市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四幅图中,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表示①处位置)

A. B. C. D.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该船逆水航行 B. ②处风平浪静

C. ③地河流正值丰水期 D. ④地森林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箭头②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
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C.三大类岩石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
D.岩浆岩只有在外力条件下,才能形成变质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⑴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__________。

⑵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___地。

⑶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____。 (单项选择)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

⑷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___日__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酸雨是一种全球性的大气污染现象,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下表为1995~2010年我国江苏省北部和南部(大致以淮河为界)年平均各级别酸雨出现的天数和年酸雨量。

说出江苏省酸雨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

A. 促进了交通运输网的建设 B.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C. 促进相关产业的转移 D. 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2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 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 减少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D. 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的日期约为 , 判断依据是什么?
(2)此时,地球运行在(填“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
(3)弧MAN是(填“晨”或“昏”)线.此刻,下列各地的地方时分别是:B , C
(4)此时,A地的太阳高度是 , 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5)字母所示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表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基本特征是(  )

①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③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④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A. 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B. 工业企业节能改造严重滞后

C. 高能耗企业比重增大 D. 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