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自东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西伯利亚平原,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下图为鄂毕河水系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鄂毕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水位季节变化小 B. 流速快,含沙量大
C. 有凌汛、春汛和夏汛 D. 流量大,航运发达
【2】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
A. 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 B. 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
C. 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 D. 地势低平,大量海水倒灌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表数据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2)北京市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 ,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引起的。
(3)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 ,其原因是由于 引起的。
(4)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对A市的影响。
(5)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1年5月31日新华网 中国市长协会30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0年卷指出,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流动迁移人口将保持2亿至3亿的规模,其分布、结构、素质的复杂变化,对国家的战略规划、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图简述200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概述材料二中上图、下图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图中现象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____观念( )
①权利 ②发展 ③公平 ④环境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陕北靠山(崖)式窑洞是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往往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有的在洞外加砌砖墙(如图所示).近年来,随着陕北经济的发展,先富起来的中青年人开始急切地“弃窑购房”或“弃窑建房”,窑洞作为陕北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居住功能日渐衰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窑洞建筑方式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A. 冬暖夏凉 B. 森林茂密 C. 土厚坡陡 D. 降水稀少
【2】在窑洞外加砌砖墙的主要作用是
A. 阻挡风沙进入窑洞 B. 减少侵蚀保护崖面
C. 抗震防塌确保安全 D. 加厚墙体减小温差
【3】为保护和传承窑洞文化,当地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扩建更多窑洞 ②技术改良窑洞 ③居民搬出窑洞 ④发展特色旅游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潮州市与福建省相邻,潮州城背山面水通海,对外贸易发达,潮州港自古就是天然良港。横跨韩江的广济桥位于潮州城东,是古代沟通闽粤的交通枢纽。广济桥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始建于宋代,历时56年才竣工,以后各朝代亦有增建或修葺。桥墩两侧用花岗石修砌成尖形,每个桥墩上建有廊屋或廊亭,所用木材强度高。广济桥中段用18艘梭船连成浮桥,能开能合,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一个特例。左图示意潮州位置,右图示意广济桥局部特写。
(1)指出广济桥自建成以来一直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2)推测中段浮桥能开能合的设计目的。
(3)建国后,在广济桥上下游分别修建了现代化桥梁,试说明对广济桥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面单选题。
【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 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 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 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 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 日照更长 B. 气温更高 C. 植被更密 D. 海拔更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面“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_____。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________。(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3)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