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鄱阳湖(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鄱阳湖汛期“高水是湖,洪水一片”,枯水期“低水似河,枯水一线”成为常态,严重影响了湖区社会发展。我国围绕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利弊展开了20多年激烈的争论。近期《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由原来的“建坝”改为“建闸”,“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的新设计方案,大大缓解了各方面的矛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鄱阳湖“高水成片、低水成线”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长江与湖泊的相互补给 B. 干湿季节极端变化

C. 围湖造田和城市化发展 D.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2近十年来,鄱阳湖水文情势出现了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严重降低等现象其最主要原因是

A. 水体污染严重 B. 工农业过度用水

C. 全球气候变化 D. 三峡大坝的建设

3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蓄水期的时段应在

A. 1—3 B. 4—6 C. 7-9 D. 10—12

【答案】

1A

2D

3C

【解析】

1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外流湖,夏季为该流域的丰水期,这时长江干流水位较高,河流水流向湖泊,此时湖泊水位上升,水面面积增大“成片”;当枯水期时,该流域降水较少,长江干流水位开始下降,此时鄱阳湖的水体开始流向长江,进行补给,此时湖泊水位下降,河床裸露,只有较深的湖区河道存在在水体,从而形成“线”,由此分析可知,随着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位变化,以及长江与湖泊的相互补给发生变化,出现了“高水成片、低水成线”的现象,A正确。

2长江上游建有大量的水库,这些水库群在汛期结束后开始蓄水,泄流减少;泥沙沉积在上游水库后,清水下泄冲刷河道,导致河床下切,长江河道与鄱阳湖地势落差增大;航道整治、河湖采砂等也加剧了河道下切;长江上游降雨少,径流量小。由此看来,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严重降低等现象其最主要原因是三峡大坝的建设,故答案选D。

3本题的关键在于了解“调枯畅洪”的含义,结合材料中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主要是由于枯水期湖泊水对河流水进行补给,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导致。为了解决该问题,在长江和鄱阳湖之间修建水闸,在洪水期,开闸,即可以减少下游的洪水量,也可以增加湖泊的水量,枯水期,可以通过人为的调控,控制鄱阳湖枯水期的水位。因此鄱阳湖水利工程枢纽蓄水期应为当地的洪水期,故答案选C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一般情况下,气温最高的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2图中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3①、②、③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B. 获得的地面辐射不同

C. 水汽杂质含量不同 D. 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关于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 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 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 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 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震波:E , F
(2)不连续界面:A , B
(3)A面以上为;A和B之间为 , 其中存在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B面以下为
(4)圈层:C ,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球的光照图,回答:

(1)此图是日前后的光照图.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经度是 . 此刻,该点的区时是
(3)如果长沙在28゜N,那么它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4)根据A,B,C三地的昼长状况,从长到短依次排列是
(5)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是
(6)C地的区时是时,A地的夜长是 , N 点的夜长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世界某大河流域的数据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流域耕地面积比重较低的自然原因主要是该流域

A.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多湿地 B. 气候寒冷,光照与热量不足

C. 气候干旱,难以发展种植业 D. 地势崎岖不平,山地坡度大

2该河流域大城市仅一座,大城市难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流域开发程度小,人口迁移拉力不足

B. 资源贫乏,缺少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C. 农业规模较大,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D. 工业化进程缓慢,城市环境问题严重

3根据表格数据推测,该流域发展的方向是

A. 开垦荒地,扩大农作物生产规模 B. 向外迁移人口,控制开发规模

C. 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造纸工业 D. 保护生态环境,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藜麦,被誉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近年热销于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价格高昂。

藜麦耐寒耐旱,理想生长温度是15~20 ℃,在土壤养分中等,坡度适中,排水良好地区适宜种植。

藜麦优质食用品种主要种植在安第斯山降雨量300毫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区,玻利维亚西南部是其主要产区,但该区产量低,出口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我国山西、甘肃等地引种藜麦,尝试规模化种植。右为玻利维亚位置示意图。

(1)分析玻利维亚西南部发展优质藜麦种植的优势条件。

(2)简析玻利维亚藜麦产量低的原因。

(3)我国山西省欲大规模引种藜麦,打造藜麦种植基地,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新技术革命以后美国产业转移的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全部转移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 B. 由南部向北部转移

C. 由东部向西部转移 D. 由东北部向南部和西部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地面年辐射差额(即地面热量年净收入),n/Lr为地面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读图完成下列单选题。

1与①所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  )

A. 亚马孙平原 B. 东非高原

C. 江南丘陵 D. 西西伯利亚平原

2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海拔从低向高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B. 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 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D. 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