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6月23日至10月23日,挪威人奥斯兰和他的团队利用一艘帆船完成了环北冰洋的航行,有力地说明北极冰融化的程度。

(1)6月23日帆船从挪威首都奥斯陆出发,其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说出该渔场的名称及主要成因。当他们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海域航行,途中看到典型的峡湾地貌景观,说出其主要形成原因。

(2)第①段航行结束时,来到了港口摩尔曼斯克(约680N),分析其终年不冻的原因并简述第②段航行期间经过的沿岸陆地所属的干湿地区及成因。

(3)分别说出奥斯兰选择6—10月进行环北冰洋航行的原因和第②段航行期间帆船速度明显放慢的原因。

(4)试描述在第②到第④段航行期间摩尔曼斯克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

2011年5月奥斯兰在“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提到:“1990年我和两位朋友进行第一次极地探险。那个时候,冰盖比较厚实,经常能看到3到4米厚的冰盖。然而到了2007年我们重访北极地区,测量冰盖的厚度,得到的结果是多数地区在1.5到2米之间。” 北极冰大量融化为全球气候变暖提供了事实依据,有观点认为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对流层大气中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5)根据“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解释温室气体是如何加剧全球变暖的。

(6)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及台风影响的变化,简述这些变化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缓解温室效应的对策。

【答案】(1)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冰川作用形成。

(2)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湿润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蒸发量仍然小于降水量。

(3)夏季气温高,白昼时间长;航线前进方向是自西向东,而风向是极地东风带控制,所以逆风而行速度明显变慢。

(4)摩尔曼斯克在第②到第③段航行期间昼长夜短,且昼渐短,至9月23日昼夜平分;此后第④段航行期间摩尔曼斯克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5)太阳辐射进入地球,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放射能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能使大气更多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并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导致近地面气温升高,而失散到宇宙的很少,从而加剧全球变暖。

(6)①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岛屿和低地,会使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会引起土地盐碱化等。

②全球气候变暖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暖热气候向极地扩展,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使世界各国改变农牧业结构。

③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中低纬海区台风频度和强度增加,范围扩大,还会加剧传染病的流行。

对策: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

【解析】

1)挪威附近处在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多营养物质,从而形成北海渔场;冰川对地面产生的刨蚀作用可以形成大量的u形谷,同时在u形谷的前缘产生冰坎。后来随着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冰坎被海水淹没,海水进入u形谷,于是成了峡湾。

2)摩尔曼斯克港纬度高,便受陆地轮廓的影响,有利于北大西洋暖流的流经,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气温较高,港口不冻。段航行期间经过的沿岸陆地位于俄罗斯北部沿海,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蒸发量仍然小于降水量,属于湿润区。

36—10月为北半球的夏季,夏季气温高,海冰面积小,白昼时间长;第段航行期间航线前进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是自西向东,而风向是极地东风带控制,所以逆风而行速度明显变慢。

4)第②④段航行从728日开始,第段航行从1023日开始,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摩尔曼斯克的昼渐短,夜渐长,923日昼夜平分,此前昼长夜短,此后昼短夜长。(5)太阳辐射进入地球,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吸收地面辐射的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水汽,使大气增温,并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大气层如同覆盖玻璃的温室一样,保存了一定的热量。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能使大气更多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减少了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

6)①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岛屿和低地,海平面高于排污系统,会使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会引起土壤盐分增加,造成土地盐碱化等。

②全球气候变暖将会使高温区增加,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暖热气候向极地扩展,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水热条件的变化影响农业生产,使世界各国改变农牧业结构。

③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中低纬海区气温升高,更有利于台风形成,台风频度和强度增加,范围扩大,台风造成牲畜死亡还会加剧传染病的流行。

产生温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多和植被的破坏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对策主要针对这两方面提出,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系,增加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全球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加强国际间合作共同来应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 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④圈层

2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3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小 B. 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C. 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D. ①圈层厚度海洋大于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 红海位于非州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盐度超过40‰,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

(1)读水循环示意图,写出数字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产生重要影响。填写下表。

人类活动

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滥伐森林

城市内铺设透水砖

(3)利用所学水循环原理知识,分析红海盐度高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我国东部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

(2)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阿留申群岛属于形成年代较晚的火山群岛,长1900千米,由300多个细小的火山岛(当中有57座火山)组成。群岛四季温差小,多雨雾和强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断阿留申群岛主要的植被是

A.草甸、苔藓B.落叶阔叶林C.荒漠、灌丛D.针叶林

2阿留申群岛多雨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寒流B.西南风C.极地东风D.西北季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对周边地区热力状况产生影响,因此对降水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因季节而有差异。下面左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仅考虑该区域热力环流状况,图6中能近似表示湖泊及其南北侧冬、夏季节降水量曲线的分别为

A.abB.acC.caD.cb

2】某学习小组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近年来该湖泊的面积不断萎缩,对其原因分析最不可能的是

A.上游森林的破坏B.围湖造田

C.全球变暖,蒸发加剧D.工业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0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天安门广场装修一新,使用(如图)路灯,可使太阳光线随时垂直照射太阳能电池板,能够显著提高太阳能发电效率。完成下列各题。

1a角在国庆日.春分日.夏至日.冬至日正午的大小分别是值abcd,按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abcdB.cbad

C.dabcD.dcba

2a角日变化幅度最大的一天是( )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正确的是(

A.A→D→G→B→FB.B→E→D→A→F

C.G→F→B→D→AD.G→B→A→E→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③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B.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F层施工

C.如果该地区有石油,则应该在①地向下打井开采

D.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区可能常年盛行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壳运动及外力作用是影响黄河冲积扇沉积物剖面特征的主要因素,在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下,沉积物沉积的过程在时间上是连续的。黄河冲积扇沉积的第四纪松散的土层厚达3050 m,其底层为分布稳定的黏土和粉质黏土,不易透水,其上为冲积形成的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的松散含水介质。该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地势较高的冲积扇地带。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决口改道。图a示意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及城市A和B一线冲积扇剖面示意图。图b示意城市C附近理论与实际沉积剖面图。

图a 图b

(1)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黄河由峡谷进入平原,比降减小,流速 ,泥沙堆积加剧,造成河床 ,水位上涨,汛期河水水位上涨加剧,对堤岸压力增大,容易造成决口改道。

(2)描述冲积扇城市A和B一线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3)判断城市C附近岩层的沉积在时间上是否连续,并从地质作用推断其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