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防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在我国沙漠危害较严重的地区,建设的林业生态工程是
A. 西南岩溶地区生态林B.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
C. 东南沿海海防林D. “三北”防护林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 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 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亚马孙雨林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B. 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
C. 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
D. 亚马孙公路从大西洋沿岸贯通太平洋沿岸
【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大气中C0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在无林地区20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A. 净化空气 B. 保持水土 C. 调节大气成分 D. 含蓄水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是将我国西部 盆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运输方式输往东部的___市等地。
(2)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的实施,说明我国能源产地与消费地空间分布不一致,且采用管道、高压输电线路输送,有效缓解了我国陆上______压力。
(3)图中能源输入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A. 地理信息系统B. 全球定位系统
C. 遥感技术D. 数字地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2月8日,格陵兰岛北端的气温升至0℃以上,引发世人关注。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北极放大效应”现象的形成机制是
A. 受高气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
B. 极昼时间长,海水热量收入多
C. 周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剧增
D. 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
【2】受“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下列北极地区的现象中,首现日期推迟的是
A. 苔原植物的花期 B. 沿海港口的封冻期
C. 北极鸭的北迁日期 D. 入海河流的汛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古湖泊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黄骅海侵时期,最初是由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澙湖,此后随着气候的变化及大规模的海退,使得澙湖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并经入注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下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总体变化趋势是( )
A.反复进退
B.向南推进
C.位置稳定
D.向北推进
(2)大规模的海退,使得( )
A.河流流程加长
B.湖泊距海变近
C.湖泊面积增大
D.河流流速减缓
(3)导致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为垦殖
B.河流改道
C.气候变化
D.泥沙淤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辽东湾(下图)是我国水温最低、冰情最重、海冰资源分布最多的海区,但目前仍未大规模开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辽东湾海面冬季易结冰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较高,获得光热少②多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③海湾较封闭,水体流动性差④受寒流影响,降温明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海湾封冻会导致( )
A.上空空气湿度增加
B.区域内降雪量增加
C.冰面风力显著减弱
D.冰下海水盐度升高
(3)目前,世界范围内通过海冰大规模制取淡水成本较高的原因可能是( )
A.海水结冰时间短
B.海冰资源较少
C.开采海冰难度大
D.海水污染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