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沈阳(123E, 42N)某学校地理研讨小组连续三个月测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的测量数据如下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地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 这三个月当中的第一次测量当日正值北半球的春分日
C. 正值田纳西河各水库蓄洪期
D. 三个月中正值长江汛期
【2】在第二次测量时间的前一周,地球上最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 北极出现极昼范围最大 B. 全球昼夜平分
C.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 D. 北京时间是正午12点整
【答案】
【1】C
【2】B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从而推断其他地理事物的正确性,本题的解题关键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1】认真阅读地图可知,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说明该地昼长越来越长,A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当地的纬度可计算出第一次测量当日太阳直射的地理纬度120S,不是北半球的春分,B错;该地雨季冬春季,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此时节正值田纳西河各水库蓄洪期,C正确。长江汛期为夏季,应该在这之后是长江的汛期,D错。
【2】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当地的纬度可计算出第二次测量当日太阳直射的地理纬度20N,在第二次测量时间的前一周,大约是春分日,地球上最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全球昼夜平分。选择B。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等高线图,已知a > b,回答下面小题。
【1】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 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
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 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
①200<M<300 ②300<M<400 ③100<N<200 ④200<N<300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M、N处的地形可能( )
①同为洼地 ②同为小丘 ③同为缓坡 ④一处为小丘,一处为洼地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该比南方大,理由是
A.北方地形平坦开阔B.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
C.南方气候更温暖湿润D.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节目介绍了一种神奇果柑--黄果柑(下图),每年都会出现“花果同树”的自然奇观。黄果柑产地冬季气温日较差不大,平均气温在10℃左右,没有严寒,无霜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花果同树”奇观出现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 黄土高原 B. 四川盆地
C. 松嫩平原 D. 江淮地区
【2】能观赏到“花果同树”奇观的季节是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3】“花果同树”奇观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A. 市场 B. 气候 C. 技术 D. 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在不同时期变化较大(图a、b、c)。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有了很大增加。大量人口向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迁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黄土高原的山地移民。据记载,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1)阅读图c,简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别说出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和明清时期到现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有何特点。
(3)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推测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二战以来,全球已出现过三次产业转移,目前第四次产业转移正在进行中,制造业全球布局具有寻“成本洼地”而生的特点。下表结合就业人均GDP排名,少儿人口总数,同时考虑运输成本、政治风险,综合得分等因素,寻找第四轮产业转移浪潮中的“新大陆”。下表是对9个国家进行的数据统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国家可能是
A. 中国、巴西、俄罗斯 B. 巴西、俄罗斯、中国
C. 印度、巴西、美国 D. 美国、巴西、印度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以向甲国转移
B. 产业转移可能由发展中国家转回发达国家
C. 腐败感知指数会影响产业转移的内部交易成本
D. 乙国存在过度城市化问题
【3】全球最大数字化与信息技术产品生产商富士施乐公司总裁山本忠人表示,就越南的经营环境而
言,目前有很多优于中国的地方,因此越南将是未来供应全球市场的生产据点,但是他又说我
们仍需要中国的工厂,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
A. 劳动力素质高 B. 基础设施水平高 C. 政策更优惠 D. 市场规模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