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图反映( )
A.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成负相关 B. 亚、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
C. 亚、非洲总体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D. 欧洲、北美呈现逆城市化
【2】新兴国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在城市中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描述与实际最不相符的是( )
A. 无序扩张、环境质量下降 B.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C. 教育配套滞后,学位不足 D. 劳动力紧缺,退休年龄推迟
【答案】
【1】B
【2】D
【解析】试题分析:
【1】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速度快,但并不是世界各地城市化水平与速度是负相关,A错;亚、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总体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B正确、C错;欧洲、北美城市化速度慢,水平高,有些城市有呈现逆城市化现象,不是出现逆城市化,D错。选B正确。
【2】新兴国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化问题主要是城市发展没有合理规划萨满教无序扩张、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人口过多住房紧张;青少年人口增加快,教育配套滞后,学校不足;劳动国大量涌入城市,不存在劳动力不足问题。选D正确。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
城市化起步 | 早 | 晚 |
城市化水平 | 高 | 低 |
城市化速度 | 慢 | 快 |
城市化所处阶段 | 后期成熟阶段 | 中期加速阶段 |
城市表现 | 逆城市化现象、再城市化现象 | 郊区城市化 |
与经济发展关系 | 与经济发展相应 | 与经济发展不相应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图中A、C两点都位于南半球
B.A、B、C、D四点中有三点位于东半球
C.D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
D.C点位于D点的正西方向
【2】设A、B两地和B、C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L1和L2,则 ( )
A.L1和L2相等 B.L1约为L2的一半
C.L2约为Ll的1.5倍 D.L1约为L2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宋代诗人苏轼在《舶棹风》中说:“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据此回答下题。
【1】“黄梅雨”的成因是
A. 夏季风遇到江南丘陵遭阻挡 B. 冷锋作用的结果
C. 暖锋作用的结果 D. 冷暖气流势均力敌,徘徊在江淮一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人把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家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自然资源质量差 B. 资源开发成本过高
C. 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 D. 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面积近240平方千米,由火山喷发、湖盆相对下陷而形成的达里诺尔湖,位于我国某省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下图是“该湖及其周边水系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内蒙古,是内陆湖
B.位于内蒙古,是外流湖
C.位于辽宁省,是内陆湖
D.位于辽宁省,是外流湖
【2】以下描述符合该湖泊所处的地理环境的是( )
A.丘陵地形,分布被风化的玄武岩或花岗岩地貌
B.太行山麓,地表多盐碱低洼地
C.高原地形,分布着被风化的玄武岩或花岗岩地貌
D.地处辽河平原,地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和大理岩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04年12月30日,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结合下图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示意图,回答题。
【1】“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2】“西气东输”管道的开通,对西部地区的好处有( )
A.变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B.拉动相关产业,激活沿途钢铁、水泥土建、机械、电子等工业的发展
C.提供大量劳动力和资金,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D.解决西部能源紧张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的是北京时间6月22日11时52分在高纬度上空俯视地球所见的昼夜分布示意图。N点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 N点自转线速度最大 B. B点的太阳高度角为0°
C. A点在昏线上 D. C此时的地方时为11时52分
【2】
A. 先正南后正北 B. 先正北后正南
C. 先西北后西南 D. 先东北后东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 人口的老龄化 B. 婚姻家庭 C. 政治因素 D. 经济因素
【2】图中甲~丁不同年龄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 甲与乙 B. 甲与丙 C. 乙与丙 D. 乙与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