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泰国的平原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平原、美国的中部平原、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等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

A. 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

B.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C. 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季风水田农业

D. 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

【答案】D

【解析】泰国的平原位于东南亚的季风区,故为水稻种植业;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美国中央大平原为玉米带和小麦带,即商品谷物农业;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为小麦—牧羊混合农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930年初,毛泽东在福建上杭古田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满怀激情地指出“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当时的中国革命正处于

A.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 B. 全民族抗战时期

C. 即将取得最后胜利时期 D. 探索革命道路的关键时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2016年第四号强台风“妮妲”中心的位置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1)8月1日23时和8月2日17时,深圳市(22.6°N,114°E)风向分别为( )
A.偏北风、偏南风
B.偏南风、偏北风
C.西南风、东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2)台风“妮妲”过境深圳时,下列天气特征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约在1.3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杭州西湖一带出现了强烈的火山喷发,至今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还存在着一条古代遗留下来的火山通道。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能正确表示宝石山最初形成过程的是

A. B. C. D.

2据图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丙一定是大理岩 B. ③一定是外力作用

C. 甲类岩石含有化石 D. ②环节可能是变质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黄河上游河段水量丰富、落差集中、水能蕴藏量丰富,尤其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全长918千米,天然落差1 324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 133万千瓦,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 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位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 年巴黎气候大会上,我国内蒙古库布市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图4)引起了世 界关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库不齐沙漠生态模式的核心环节是

A. 甘草种植 B. 土壤保护

C. 有机牧业 D. 特色旅游

2该模式对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

A. 改善生态环境 B. 增加就业机会

C. 提升产品价值 D. 巩固民族团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产业转移模式可分为扩张性产业转移和衰退性产业转移。扩张性产业转移是指企业仍在原生产地,通过在周边设立新工厂或者与周边地区企业进行协作来完成产业转移, 衰退性产业转移则指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整体向外转移。下图是珠江三角洲与 周边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扩张性产业转移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 玩具制造 B. 电子装配

C. 石油化工 D. 新材料技术

2衰退性产业转移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A. 减轻就业压力 B. 扩大生产规模

C. 调整产业结构 D. 提升城市化水平

3衰退性产业转移和扩张性产业转移的最终目的都是

A. 改善环境质量 B. 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C. 缩小地区差距 D. 推动城市化进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A.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B. 地处迎风坡

C.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D. 多锋面、气旋活动

2】【2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B. 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C. 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D. 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是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变化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图为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预测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10-2015年,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化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  )
A.青少年比重明显增大
B.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
C.国际人口迁移增多
D.人口老龄化加剧
(2)为缓解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限制人口迁出 ②实施“二孩”政策 ③发展智能化产业 ④实施产业国内转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