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mm)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归纳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说出A地与B地年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简要概括C河水文特征。结合所学地理知识,针对该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提出你的建议。
(3)简述D地粮食生产的特点,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商品粮供应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1)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A地降水量大。原因:A地距海更近,受海洋的影响更大;A地地处山地迎风坡。B地距海远,受海洋的影响小;地处山地背风坡。
(2)流量大,有两个汛期;含沙量小;结冰期长;水位变化大。开发措施:保护上游山区的植被;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在上游开展水利建设,大力开发水电;不断加大全流域的开发力度;防治水污染。
(3)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灌溉便利等。
(4)增加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单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保证稳产;改良土壤,增加肥力;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改善耕作技术;合理利用有机化肥和农药;保护耕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考查东北农业生产特点,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1)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南部地区,结合中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由图中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知,图示区域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且A地降水量(大于1000mm)大于B地(500mm-750mm);影响降水分布的差异主要从海陆位置和地形等方面分析。A点距离海洋较近,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丰富;B点距离海洋较远,降水较少;A点位于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位置,降水丰富,B点位于夏季风(东南季风)背风坡位置,降水较少。
(2)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水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方面分析。C河为松花江,该流域年降水量在500-750mm之间,降水量丰富,河流流量大;受季风影响大,河流补给不稳定,导致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的含沙量较小;位于40°N以北,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故河流的结冰期较长。河流开发治理借鉴长江、田纳西河开发治理模式,结合辽河实际,其开发措施可以采取:保护上游山区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减轻地质灾害威胁;成立专门的河流管理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全流域协调管理;在上游开展水利建设,大力开发水电,为周边地区提供能源,为经济、生态发展提供充足能源供应;不断加大全流域的开发力度;防治水污染,保证水源供应。
(3)D点位于东北松嫩平原地区,松嫩平原粮食生产的特点是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影响粮食生产自然条件主要是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因素。松嫩平原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平原面积广大,地形平坦;黑土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等。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的实施,可开垦荒地已经不多,要保证商品粮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提高科技水平,注重发展生物技术——培育优良品种,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提高土壤肥力,注意土地用养结合,加强中低产田的改造;搞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灾防灾。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 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
B. 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C.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2】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A. 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
B. 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C. 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
D. 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区位条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序号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A.①智力资源②矿产资源B.②矿产资源③智力资源
C.②空间资源③智力资源D.①空间资源③矿产资源
【2】工业社会阶段,曲线①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
C.劳动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D.矿产和交通条件的影响程度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在干旱荒漠地区和草原地区,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下图是井的密度及其分布对牧场的影响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2】在乙地区,该地区大面积土地沙化的原因是
A.沙尘暴频度增加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人口和牲畜增加,大规模掘井以满足人畜用水需要
D.生物生产能力降低
【3】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构筑防护林体系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全球范围内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发生了三次:第一次是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联邦德国等地区转移;第二次是日本、联邦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第三次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向中国转移。因此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渐成为第三次全球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和受益者。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开始启动中国制造业成了受冲击最大的行业。
读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示意图(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中国成为第三次世界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主要得益于( )
A.科学技术B.改革开放
C.交通条件D.能源丰富
【2】与前三次相比,第四次产业转移的特点是( )
①转移方向由单向转移变为双向转移
②转出国易出现产业空心化
③转人国环境压力加大
④企业由主动转移变为非主动转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下列关于中国应对第四次产业转移冲击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A.促进人口增长增加劳动力数量
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C.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企业迁人
D.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陕西省是我国西北地区经济、文化大省,读图文资料后回答。
材料一:陕西省南北跨度较大,全省自北向南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陕南地区三个自然区域,三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其中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是以秦岭为界。
材料二:今年以来国务院通过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并将西安确定为我国第九个国家中心城市。
材料三:陕北地区近年来重点发展能源化工产业,今后将建成为我国重要的煤、油、气生产基地、“西电东送”煤电基地。
(1)比较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两地气候类型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陕北地区所属地域文化区的典型民居是?试从当地自然条件状况分析该区域形成这种民居的主要原因。
(3)简要说出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形成的区位条件。
(4)简述陕北地区发展能源产业的有利条件,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产业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自古以来,塔里木河滋养着沿岸大大小小的绿洲。21世纪以来,为了提高塔里木河河水的利用率,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微喷灌、滴灌等技术。据专家测算,一亩棉花的生长需要灌溉用水353立方米,但实际用水量是每亩487立方米。久而久之,在作物根系区边缘的地表,发现有一层薄薄的白色物质。下图示意作物滴灌区周围环境,图中数码表示相关的自然过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相比漫灌,滴灌通过削减一些自然过程而使得用水效率更高,这些自然过程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推测作物根系区周围的白色物质直接来源于( )
A.土壤颗粒B.基岩风化C.大气D.地下水
【3】每亩棉花的实际用水量高于棉花生长所需的灌溉用水量,这是图为( )
A.形成地表径流排走B.淋溶洗盐用水
C.应对干旱的储备水源D.灌溉过程中的浪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危及许多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生存,成为全球性问题之一。下图示意某地区都分水循环。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大型水库建成后,対该地区的影响有( )
A. 库区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B. 水库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增大
C. 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配 D. 水库上游地区径流量明显减少
【2】全球性水资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A. 总量严重不足 B. 工农业用水量加大
C. 时空分布不均 D. 水污染、浪费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回答下面各题。
【1】【1】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
A. 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B. 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C. 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D. 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
【2】【2】上图中( )
A. 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 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C. 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D. 形成时间顺序为②、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