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左图景观的岩石形成过程对应右图中的

A. B. C. D.

2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 岩浆喷出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作用 B. 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作用

C. 地壳抬升一岩浆喷出一外力作用 D. 外力作用一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

【答案】

1A

2B

【解析】

1根据材料,左图的景观岩石属于花岗岩。读右图,根据岩石的转化关系判断,图中只有岩浆能形成岩浆岩,A距离岩浆近,没有露出地表,①是岩浆冷凝,可能代表花岗岩。B距离岩浆比A远,与沉积物都在地表,②也是冷凝作用,可能是喷出岩。所以选项A对。③是外力作用,④是固结成岩。B、C、D错。故选A。

2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抬升,岩石出露地表,受外力作用,形成独特景观,B对。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信息反映正确的是

A. 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B. 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最多

C. 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增长率无关联性

D. 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与我国人口增长惯性有关

B. 2010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

C.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D. 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一旦低于零,即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2013年1月上旬乙岛气温高达40℃,极端高温引发了森林大火,该岛经济损失严重。图中丙湖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不到120毫米,而年蒸发量达2 500毫米,湖泊经常干涸。

材料三 甲河的主要特点是河流源于降水丰富的东部高地,流经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的广大平原地带,导致中下游流量较小,为使中下游发展农牧业,当地修建了引水工程,但在引水灌溉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生态问题,下图为灌溉增加引起的生态问题示意图。

(1)分析乙岛西侧受森林大火的影响较小的自然原因。

(2)分析丙湖地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的原因。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甲河流中下游引水灌溉面积增加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2年初,欧洲西部地区遭遇极寒天气,极地冷空气沿大西洋东岸侵袭欧洲西部地区。气象专家认为极寒天气与北极涛动以及拉尼娜现象有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极涛动指的是北极地区的气压变动情况。通常情况下,控制北极地区的气压为__________压(填“高”或“低”),下图中能反映正常年份北极地区大气运动状况的是________。

(2)图中1月份0℃等温线在①处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影响②处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等温线今后可能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

(3)简析欧洲西部地区地形对极地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4)简述极寒天气给欧洲带来的主要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过程有关。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过程相关。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过程有关。

(4)一般情况下,多年平均而言,应B=A+C+D,但是,近若干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产生温室效应,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世界某区域资源、工业、城市、交通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木材加工业主要沿波的尼亚湾沿岸分布,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

A. 接近原料产地 B. 科技力量雄厚 C. 劳动力丰富 D. 便于出口

2近年来,该地区冬季的游客数量不断攀升,主要是为了欣赏( )

A. 优美的湖滨风光 B. 一望无垠的林海

C. 优美的峡湾景观 D. 绚丽多彩的极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C上太阳高度为0°,B点为弧ABC与纬线的切点。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并说明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2)判断该日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

(3)计算此刻北京时间,并判断赤道上处于黑夜且位于东半球的经度范围。

(4)B点的纬度逐渐变大时,判断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及亚洲高压的势力变化(增强或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按水循环类型,图中所示为__________循环,图中箭头A表示该循环中的__________环节。

2)图中岩层发生变形的原因是_______。图中甲、乙两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从岩层新老关系来看,该类地质构造从中心往两翼,岩层新老关系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3)甲地构造形成山岭,请解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AB为昏线,图中阴影部分与其它部分日期不同,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 20°S,45°E B. 20°N,45°E

C. 20°N,135°W D. 20°S,135°E

2该日,甲地的昼长是(

A. 6小时 B. 12小时 C. 15小时 D. 18小时

3一年中甲、乙两地(

A. 地方时相同 B. 日出时间相同

C.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 D.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