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 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 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C. 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 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2】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B. 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C. 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 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答案】
【1】D
【2】B
【解析】
【1】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有增有减,并非持续减少,A项错。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的是2010-2011年,B错误。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有增有减,不是逐年减小,C错误。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状况基本一致,D正确。故选D项。
【2】鄱阳湖和洞庭湖都位于季风区,其水源主要来自于流域内降水,由图可以看出鄱阳湖水体面积在不同年份差别巨大,最大差达到2000多km2,这说明流域内降水量变化较大,B正确;影响鄱阳湖流域蒸发量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流域内气温的变化,如果鄱阳湖水体面积的巨大变化是因为蒸发量的变化,那流域内气温的变化幅度是不可想象的,A错误;湖泊出水量包括湖面蒸发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出湖水量及工农业用水,已知鄱阳湖湖面蒸发不可能有巨大变化,长江和洞庭湖、鄱阳湖是通过水位差互补的,不会有巨大变化,地下径流出湖水量及工农业用水都不会造成如此巨大变化,C错误;洞庭湖和鄱阳湖同样通过水位差与长江互补,长江干流不可能在补给两湖水量上有巨大差别,而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差别巨大,D错误。故选B。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某地1970年和1980年有关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1970~1980年间,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加了_____%,森林覆盖率减少了_____%。根据表格所示,森林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2)该地区人均耕地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__________。相差了_____%。
(3)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4)分析上表,说说本地区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左图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右图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左图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据右图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
A. 中心商务区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文化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甲、乙、丙三地的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地产生水土流失的共同原因是
①降水集中 ②土质疏松 ③开矿 ④植被被破坏 ⑤土壤垂直节理发育 ⑥地壳活动剧烈
A. ①④ B. ①②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2】改良甲、乙、丙三地土地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在甲地土壤中掺入沙子 B. 在乙地种植耐酸植物
C. 在乙地大面积退耕还草 D. 在丙地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3】乙、丙两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A. 冬小麦 水稻 B. 水稻 小麦
C. 春小麦 水稻 D. 谷子 水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的总面积及净初级生产力,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1】【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NPP平均值比温带森林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森林面积更广 B. 光合作用更强 C. 年平均气温更高 D. 温室气体更少
【2】【2】造成森林、河湖、海洋三系统NPP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温日较差不同 B. 年降水量不同 C. 日照时间长短不同 D. 绿色植物总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我国某家具企业设计、生产和销售等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企业把家具加工选择在越南,主要是因为越南( )
A. 原料充足 B. 劳动力廉价
C. 市场需求大 D. 加工水平高
【2】该企业在城市布局体验馆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信息网络 B. 环境舒适度 C. 交通通达度 D. 生产地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匹兹堡位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曾有美国“钢都”之称;武汉位于中国长江中游工业区,钢铁工业发达。两城市所在的工业区人口密集、制造业发达。下图为两城市所在区域图。
材料二 二战后,匹兹堡钢铁工业受市场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从辉煌陷入困境。为振兴经济,匹兹堡开始实施“复兴计划”(如下图)。
(1)依据图文信息,简述两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不同区位条件。
(2)比较两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及自然条件差异。
(3)概括匹兹堡振兴经济的成功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大西洋部分洋流分布示意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由A地到B地),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只花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
(1)哥伦布第二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试从洋流(写出名称)对航海影响的角度分析原因。
(2)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若想一路顺风顺水,则所借助的盛行风为 ,所借助的洋流是 ,按洋流成因分类应属 流。
(3)C处附近为 渔场,位于 暖流和 寒流交汇处。
(4)B、D两处盐度相比, 处较低,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