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世界工厂”的称号,19世纪属于英国,20世纪初属于美国,后期属于日本,这项桂冠现在又转给了我国。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A. 我国经济增长迅速

B. 我国资源潜力巨大

C. 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D. 我国改革开放获得巨大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和技术

【答案】C

【解析】英、美、日目前是发达国家,国内劳动力价格、地价、水电等价格高,我国相比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地价、水电等价格低,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低,吸引大量的企业迁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选C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存在于平流层
B.主要存在于暖层
C.能反射无线电波
D.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2月13日21时,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难言岛”完成了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的优化选址作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季节,难言岛附近区域的盛行风向为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

2关于南半球西风漂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范围大致在南纬60-80°之间 B. 形成过程主要受西南信风影响

C. 水温较北半球同纬度海区偏低 D. 洋流性质属于上升补偿的暖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哪条经线的地方时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
A.120°E
B.东九区中央经线
C.120°W
D.116°E(通过北京的经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海平面变化图.

材料二 森林是陆地生态平衡的主体,从这个角度讲,林业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是保护地球这一人类赖以生存家园的重大举措,也是抑制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
(1)材料一反映出了海平面的变化特点是 . 在近现代时期表现出的明显特点是
(2)全球变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解决全球变暖,除材料二中的方法外,还有哪些措施?
(3)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为防止全球变暖,我国今后应该重点开发的常规能源是什么?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分析回答下题.

(1)当太阳直射点处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赤道上昼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D.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都是极昼现象
(2)当太阳直射点由d→a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B.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变短
C.全球逐渐趋向昼夜平分
D.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近日点
(3)当太阳直射点由d→a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赤交角逐步加大
B.南半球白昼范围逐步减小
C.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逐步加大
D.热带范围逐步加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据统计,世界上每10头奶牛中就有6头属于荷兰的荷斯坦奶牛,荷兰奶酪产量高居世界第一。下图为“荷兰北部某家庭牧场生产联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家庭牧场

①机械化程度高 ②专业化程度高 ③市场适应性强 ④加工能力强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导致荷兰乳制品产量高的自然区位因素主要有

A. 地形 B. 气候 C. 土壤 D. 劳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地区城乡人口比例示意图”(图中每个单元格代表1万人),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B.该地区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C.该地区人口职业构成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
D.该地区已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形成该国家这种城乡人口结构的根本原因是(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农村人口大量过剩,进入城市而造成的
C.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
D.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 199m B. 399m C. 400m D. 499m

2站在

A. 能看到②④两处,不能看到③⑤两处

B. 能看到③④两处,不能看到②⑤两处

C. 能看到②③两处,不能看到④⑤两处

D. 能看到④⑤两处,不能看到②③两处

3若图示地区有一河流流过,则有可能流过

A. 甲、乙两处 B. 丙、丁两处 C. 甲、丙两处 D. 乙、丁两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