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到垦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读下图,回答问题。(13分)
(1)该地农垦区冬春季常有6~8级大风,分析该地区冬春季多大风的原因。(4分)
(2)垦荒区面临的最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当地人们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采取了收获后在田间留残茬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4分)
(3)评价该农垦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5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农垦区冬春季常有6~8级大风,分析该地区冬春季多大风的原因?
(2)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当地人们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采取了收获后在田间留残茬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评价该农垦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辽宁大连高三第二次模拟地理卷(文综) 题型:综合题
(24分)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农垦区冬春季常有6~8级大风,分析该地区冬春季多大风的原因?(8分)
(2)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当地人们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采取了收获后在田间留残茬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8分)
(3)评价该农垦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内蒙古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垦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读图回答问题。
1.该农垦区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不包括 ( )
A.土地广阔,便于机械化耕作 B.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C.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 D.低温时间长,病虫害少
2.该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
A.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B.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C.风沙危害,土地荒漠化 D.湿地萎缩,生态功能下降
3.当地人们在解决上述问题时采取了收获后在田间残留茬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 ( )
①减少风的侵蚀 ②防止冻土扩大
③增加土壤水分 ④降低地面辐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辽宁大连高三第二次模拟地理卷(文综) 题型:综合题
(24分)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农垦区冬春季常有6~8级大风,分析该地区冬春季多大风的原因?(8分)
(2)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当地人们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采取了收获后在田间留残茬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8分)
(3)评价该农垦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