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回答:
(1)地理环境是指以________的环境。
(2)图中A箭头表示人类通过________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B箭头表示通过________活动把废弃物输出给环境。
(3)图中C处箭头指向环境的含义是人类活动影响________,指向人类社会的箭头的含义是________。
(4)图中反映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是:人类为了生存和活动,必须从环境中吸取________,并占有环境中的________;并把人类新陈代谢活动的产物,排放入________。环境要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改变这种代谢物的能力。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22
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
|
城市人口(亿人) |
农村人口(亿人) |
城市人口比重(%) |
城市人口(亿人) |
农村人口(亿人) |
城市人口比重(%) |
1920 |
1.1 |
5.6 |
16.4 |
1.5 |
10.7 |
12.3 |
1940 |
3.6 |
4.8 |
42.9 |
1.6 |
13.6 |
10.5 |
1960 |
4.8 |
6.1 |
44.0 |
3.6 |
15.6 |
18.8 |
1980 |
7.9 |
4.4 |
64.2 |
6.2 |
25.9 |
19.3 |
2000 |
11.1 |
4.4 |
71.6 |
20 |
24.4 |
45.0 |
(1)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下图)画出1920年至2000年发达国家(用━━线表示)和发展中国家(用--------线表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折线图。
(2)从表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出现的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称为________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年份 |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
|
城市人口(亿人) |
农村人口(亿人) |
城市人口比重(%) |
城市人口(亿人) |
农村人口(亿人) |
城市人口比重(%) |
1920 |
1.1 |
5.6 |
16.4 |
1.5 |
10.7 |
12.3 |
1940 |
3.6 |
4.8 |
42.9 |
1.6 |
13.6 |
10.5 |
1960 |
4.8 |
6.1 |
44.0 |
3.6 |
15.6 |
18.8 |
1980 |
7.9 |
4.4 |
64.2 |
6.2 |
25.9 |
19.3 |
2000 |
11.1 |
4.4 |
71.6 |
20 |
24.4 |
45.0 |
(1)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下图)画出1920年至2000年发达国家(用━━线表示)和发展中国家(用--------线表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折线图。
(2)从表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出现的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称为________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辽宁省铁岭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高三地理 题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
年份(年) | 城市人 口(亿) | 农村人 口(亿) | 城市人 口比重(%) | 城市人 口(亿) | 农村人 口(亿) | 城市人口 比重(%) |
1920 | 1.1 | 5.6 | 16.4 | 1.5 | 10.7 | 12.3 |
1940 | 3.6 | 4.8 | 42.9 | 1.6 | 13.6 | 10.5 |
1960 | 4.8 | 6.1 | 44.0 | 3.6 | 15.6 | 18.8 |
1980 | 7.9 | 4.4 | 64.2 | 6.2 | 25.9 | 19.3 |
2000 | 11.1 | 4.4 | 71.6 | 20 | 24.4 | 45.0 |
(1)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画出1920~2000年发达国家(用“——”线表示)和发展中国家(用“????”线表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折线图。?
(2)从表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 ,水平 。?
(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出现的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被称为_______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