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日的日期为日,节气为
(2)图中A、B、C三点自转角速度大小关系为 , 自转线速度大小关系为
(3)A点的昼长为小时,C点的日出时刻为 10 时,此时世界时为时,北京时间为时.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纬度、经度
(5)此日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或慢),北半球昼夜状况为

【答案】
(1)6,22,夏至日
(2)相等,B>A>C
(3)16,6,14
(4)23°26′N,90°E
(5)慢,昼长夜短且昼最长也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产生极昼现象
【解析】(1)北极圈及其以北产生极昼为夏至日,反之为冬至日,故该图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2)全球角速度的特征是除南北极点外其余都相等,故三点相等.线速度为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B点纬线最低,C点最高,故排列为B>A>C.(3)昼长为昼弧经度/15°每小时即可.据图可知A点昼弧经度为240°,故昼长为16小时.同理C点的昼长为4小时,据公式昼长=(12﹣日出)*2=(日落﹣12)*2,可算出日出时间为10时.世界时间即为0°经线的地方时.0°经线即为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即为6时.0°为6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可计算出北京时间为14时.(4)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直射点的经度为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而0°为6时,则12时的经线为90°E.(5)近日点为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为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产生极昼现象.

所以答案是:(1)6月22日; 夏至;(2)相等;B>A>C(3)16小时;10时;6时;14时(4)23°26′N ;90°E(5)慢;昼长夜短且昼最长也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产生极昼现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7时46分,智利西北部海域发生8.0级地震.据此完成下题.

(1)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靠近如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正逐渐发生的变化为(  )
A.变零
B.变快
C.变慢
D.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图.

材料二 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老年人口总数占世界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
材料三 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新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呈现出逐渐攀升的趋势,1982年的出生性别比为108.5,1990年为111.3,2000年为116.9,到2007年高达120.22,居世界首位.
(1)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存在问题.
(2)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3)性别比失衡会引发哪些问题?简要分析我国新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利用自然山体、河湖湿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建设海绵城市,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让雨永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A. 降水 B. 蒸发 C. 下渗 D. 径流

2建设海绵城市不可以

A. 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B. 缓解雨洪内涝压力

C. 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D. 增加城市的径流总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试在图框内填上恰当事物的名称,使之成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简单图式.(注:A代表外力作用)

(1)甲 , 乙 , 丙 , 丁
(2)图中箭头B、D包含的意义分别是:B , D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大致为:从到形成 , 又到新的产生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世界上地形起伏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 B. 三种季风气候俱全

C. 跨经度和纬度最多的洲 D. 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5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回答下题:

(1)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  )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2)有关国庆节前后地球公转位置、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到AB之间,速度减慢
B.地球公转B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地球公转到C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
D.地球公转到D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地(40°N,112°E)南坡的植树造林整地模式示意图,右图为沿图3中PM -线所作的剖面图。该模式是先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挖沟,将沟内挖出的底土在沟前培埂(右图中A处),再用沟上沿的活土回填到沟的下方(右图中B处),最后在内斜坡一例(图4中C坡)栽种小树苗。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40°N夏至日昼长约为15小时)

1一年中正午时分,右图中沟内小树苗能全部被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

A. 60 B. 100 C. 180 D. 340

2622日,右图中沟内小树苗全部能照射到阳光的时间最接近(

A. 1小时 B. 2小时 C. 3小时 D. 4小时

3图中A埂的作用是(

A. 改变沟内光照 B. 拦蓄地表径流 C. 升高沟内温度 D. 增加地表粗糙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我国四大高原和两大盆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各地形区相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在乙的东北 B. 乙在丙的西南

C. 丙在①的正西 D. 丁在②的正南

2根据所学知识推断,①盆地与②盆地相比,农业生产最大的优势条件是(   )

A. 地形平坦 B. 温差大,光照足 C. 土壤肥沃 D. 水源充足

3下列关于图中四大高原与两大盆地地理环境的对比,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高原比乙高原纬度低,所以热量更充足

B. 乙高原比丙高原地势平坦,所以更适合发展种植业

C. 丙高原比丁高原地表更崎岖,且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D. ②盆地比①盆地更靠近海洋,所以降水更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