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誉为九寨沟“五绝”。读九寨沟景色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 瀑布 B. 岩石 C. 树木花草 D. 大气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10月16日,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正式签署了共同建设和运营雅万高铁(雅加达至万隆)项目协议,标志着中国高铁走出去取得历史性突破。下图为雅万高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建设雅万高铁需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 台风 B. 寒潮
C. 风沙 D. 地震
【2】雅加达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成都(30. 4°N,104°E)的时间大约为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12个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截止2017年8月1日,南水进京总水量已突破25亿立方米。读“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丹江口地区较北京
A. 雨季时间短 B. 年降水量少
C. 下渗作用弱 D. 水资源丰富
【2】南水北调工程直接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
A. 降水 B. 下渗
C. 植物蒸腾 D. 地表径流
【3】南水北调对北京的影响有
A. 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 水资源短缺得到彻底解决
C. 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 利于增加地下水的开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及文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榆林市(下图)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无定河因流量不定、深浅不定等而得名。
(1)从气候的角度,说明无定河名称的由来。
2006年榆林市靖边县政府推广种植马铃薯,优质马铃薯种子在靖边扩繁成功,产品全部被国外某公司高价收购。自此靖边县开荒扩大了马铃薯种植面积,并采用现代化喷灌等技术。现在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万公顷,且产品都被国内、国外公司提前预订。
(2)归纳靖边县马铃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榆林市神木一府谷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该地区的天然气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石油预测储量达6亿吨。
(3)简述榆林市能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并分别列举其输出的具体方式。
(4)指出图示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任选其一概括人为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东半球部分图”,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C地的昼长为8小时。完成下面小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A. 23°26′S,0° B. 23°26′S,20°W
C. 23°26′N,160°E D. 23°26′N,180°
【2】此刻国际标准时间为( )
A. 0时 B. 12时 C. 13时20分 D. 10时4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冰川侵蚀 D. 流水沉积
【2】【2】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 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 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 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 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2015年7月21日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1)从气压分布状况看,甲处为(高压、低压);
(2)丙处的风向为。丙、戊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 试说明理由。
(3)在下图中画出甲、乙天气系统中心区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
(4)甲乙两地温差较大的是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1月等温线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1】a、b、c、d四地中冬季降雪最多的可能是
A. a B. b C. c D. d
【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可以判断
A.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B. 山东半岛地势平坦
C. 西北部地势起伏大
D. 东南部沟壑纵横
【3】d处等温线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原因 是
A. 受山脉分布的影响 B. 受西北季风的影响
C. 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D. 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