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自然因素制约我国西部地区大城市极少,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干旱,生存条件不及东部地区 B. 植被稀少,多内陆河
C. 交通闭塞,对外联系不便 D. 多平原、山地,不利于设城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乙为教授把中国划分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四个区域。如下图所示。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所划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 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 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 各区域的划分是凭空构想出来的结果
【2】把中国划分为四个区域主要体现了区域的特点是(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开放性 D. 阶段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08年以来,粮食危机席卷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凸显。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道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通道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与趋势值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
材料二: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
材料三: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材料一图中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较差的两个显著阶段依次是________和1996~2003年,其中后一个阶段稳定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双项选择)。
A.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农业科技投入加大
C.生态退耕,耕地面积减少 D.农业结构调整
(2)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3)河南是中部地区的一个产粮大省,试评价该省粮食生产的气候条件。
(4)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可持续发展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三个区域中( )
A. 工业污染最严重的是a B. 常住人口最多的是b
C. 地价最高的是c D. 商业活动最为繁荣的是b
【2】【2】以下地理事项最有可能位于a区域的是( )
A. 大型批发零售市场 B. 高级住宅区 C. 疗养院 D. 中心商务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北京市早已启用卫星监测雾霾PM2.5的污染状况。读北京市各月PM2.5分布状况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市利用卫星监测雾霾的污染状况,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RS
C.GIS
D.GPS和GIS
(2)下列关于PM2.5浓度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秋冬季大气流动强浓度高
②秋冬季燃煤排放浓度高
③春夏季高压控制下浓度低
④夏季大气降水多浓度低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是黄河身体上也存在“病症”。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搭配正确的是( )
A.“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B.“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C.“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2)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流经峡谷多,水量大,流速快
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D.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处发育了冲积扇的是________,发育了河口三角洲的是________ 两处形成的地质作用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河流属于水循环的____________环节。按照水循环发生的领域,该河流主要参与了____________循环。(海上内、海陆间、陆上内)
(3)图中等温线弯曲处洋流向北流,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起____________作用。
(4)该地沿海平原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中心地等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区域内,高级中心地的数目多
B. 高、低级中心地的职能和服务范围相同
C. 同一区域内,高、低级中心地的数目相同
D. 同一区域内,高、低级中心地的数目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