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习方式之一。下图是浙江省某县级城市(图中甲处)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后绘制的区域略图,下表为他们统计的“1991年和2008年图示区域各类用地比重变化(%)”情况。

年份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园地

城镇

陆地水域

滩涂

未利用地

1991

48.8

14.74

18.72

0.34

0.21

9.65

7.96

0.35

0.22

2008

41.87

9.89

17.27

0.04

0.03

23.91

6.35

0.63

0.01

(1)简要分析与乙城镇相比,甲城镇规模较大的主要因素。

(2)据表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最显著的是哪类用地?这一变化会对城区气温和径流带来哪些影响?

(3)考察发现,近年来该区域的黄铜矿资源被大量开采。说出露天开采与加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4)为解决图示区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考察小组有成员提出可向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劳务输出。你赞同这种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甲处地形平坦开阔;位于河流入海口;`且有铁路经过,交通更便利;为该地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2)城镇用地比例大幅上升;农业用地(水田、旱地、林草地等)比例下降。城市热岛强度加大,气温升高。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

(3)植被破坏;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

(4)同意;为长三角提供充足劳动力;为该地区人们赚取劳务输出费;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不同意;加剧上海等城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使该区人口流失,不利于经济发展。

【解析】

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城镇规模较大,乙城镇规模较小。原因可以从图中得出。甲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低平,平地面积广阔,发展空间大,且水陆交通便利,会有大量人流、物流的集聚和中转,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乙仅仅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发达,且甲比乙的城市等级高,规模大。

2)据表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最显著的是城镇用地明显扩大。使得城乡之间温差加大,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地面硬化,会使得下渗减少、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地表径流量增加。

3)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露天开采会加剧环境污染,露天采矿时大规模剥离岩土, 地表植被会遭到破坏,耕地面积减少,土壤退化,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破坏生态平衡,减少生物的生存空间等影响。

4)开放性问题两个观点均可,言之有理即可。赞同应从劳务输出带来的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交流和联系、促进输入地经济发展等角度考虑。长三角作为输入地,劳动力更充足;对输出地而言,为该地区人们赚取劳务输出费;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不赞同应从随着大量人口的迁入,对输入地带来的各种压力。以及对于输出地而言的人才外流,劳动力缺失等角度分析。上海人口增加,加剧上海等城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对输出地而言,人口流出,劳动力减少,经济活力减弱,不利于经济发展。注意无论哪种观点,都应从输入地和输出地两方面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面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③④间的风向为西南风,则图示的环流为:( )

A.北半球低纬环流B.南半球中纬环流

C.北半球中纬环流D.南半球高纬环流

2】若地为南半球极地高压中心,则③④间的风向为:( )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3①②③④处的气压比较:( )

A.③B.①

C.③D.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9年9月9日13时07分在我国台湾省屏东县东部海域(北纬21.17度,东经121.48度)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90千米。

材料二 图甲是“我国台湾多年平均等温线(单位:℃)图”,图乙是“台湾交通分布图”。

(1)简述图甲中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并简要说明原因。

(2)比较台湾岛东西部交通发展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台湾岛地震多发,请你为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提出几点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某次日全食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日常观测到的太阳明亮表面所指的外部圈层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是

A. 色球、耀斑 B. 日冕、太阳风 C. 色球、太阳风 D. 光球、黑子

2照片中未被遮住的太阳外部圈层所产生太阳活动可能导致

A. 流星现象异常增多 B. 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

C. 全球降水异常增加 D. 乌鲁木齐的夜空出现绚丽极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图序与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A.①东北平原②长江中下游地区③南部沿海地区④黄河中下游地区

B.①长江中下游地区②南部沿海地区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④东北平原

C.①南部沿海地区②黄河中下游地区③东北地区④长江中下游地区

D.①长江中下游地区②黄河中下游地区③东北平原④南部沿海地区

2①②两地农业生产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的差异B.热量的差异C.水分的差异D.土壤的差异

3①②两地都有棉花种植,两地相比,②地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A.春季多雨,利于棉苗的生长B.夏季多雨,利于棉花的生长

C.秋季“秋高气爽”,利于棉花的收摘D.春季降水少,利于棉苗的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京津冀地区的十月份本应秋高气爽,但2017年10月27日至28日上午,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东北地区中南部等地扩散条件较差,有轻度到中度霾,京津冀部分地区有重度霾。

(1)图中①表示_______,②表示_______,其方向与③相反。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

(2)图中⑤表示_______作用。受其影响强烈时,白天气温_______(高、低)一些。

(3)京津冀地区十月“秋高气爽”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

(4)雾霾天气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混浊现象。2017年10月,华北多地处于雾霾笼罩之下,结合所学知识,雾霾笼罩时大气能见度变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双选)

A.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更加旺盛

B.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增强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D.昼夜温差变小

E.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有四大盆地,下图甲为我国四川盆地,乙为我国塔里木盆地略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填写图中数码表示的山脉名称,②是________山脉。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为三级阶梯,其中山脉①是________________分界线的一部分,山脉②是________________分界线的一部分

(2)甲盆地中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乙盆地中河流的汛期出现在什么季节?原因是什么?

(3)甲盆地与乙盆地的自然条件对发展农业的影响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图3)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热量 B. 土壤 C. 光照 D. 水分

2】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A 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产品竞争力

3】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A 交通不便 B、劳动力缺乏 C、资金不足 D、土地多盐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图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某地各节气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前一节气多年平均降水量差值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降水量最大的节气是

A. 谷雨B. 夏至C. 小暑D. 大暑

2导致立秋到白露之间降水量差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B. 蒙古高压南移控制

C. 夏季风势力逐渐减弱D. 受准静止锋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