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地形区分别位于我国第一、二、三级阶梯的是( )

A.柴达木盆地、辽东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B.准噶尔盆地、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C.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了解程度,重点考查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地形区分布等内容。

选项A中,辽东丘陵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B中,准噶尔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C中,云贵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D中,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分别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该选项D符合题意。所以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面小题。

1】【1此时太阳直射点是图中

A. A B. B C. C D. D

2】【2此时除国际日期变更线外,另外一条两侧日期不同的经线是

A. 本初子午线 B. 180° C. 30°E D. 15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土楼是利用未经烧焙的土掺入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拌合而成生土,夯土而成的房屋。房屋依山而建,与自然和谐相融。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福建土楼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

A. 气候寒冷,多大风 B. 地形平坦,森林茂密

C. 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D. 土质黏重,降水较多

2福建土楼是民居建筑,主要功能是居住,但现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这说明旅游资源的特性是

A. 多样性 B. 非凡性 C. 可创造性 D. 永续性

3福建土楼反映出的地域文化特点是

A. 外向 B. 张扬 C. 开放 D. 内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

A. 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

B. 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C. 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 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风力 地球重力 太阳能 温室效应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2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蒸发 水汽输送 大气降水 地下径流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面“某年10月15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地受_______气压控制,其中心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为_______,天气状况是_______。

(2)受甲天气系统影响的沿海地区可能出现_______。

A.扬尘污染空气 B.狂风摧毁房屋 C.低温造成冻害 D.暴雨引发洪涝

(3)与②地相比,③地风速较_______(大或小),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4)近日,将有_______(天气系统)自西北向东南移动,从④地过境。该天气系统过境后,④地气温_______,气压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形成东亚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A.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 洋流的影响

C.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D.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描述正确的是( )

A.经过华北平原地区B.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

C.大致与纬线平行D.以南是热带以北是亚热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农村出现了“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浙江多地农村涌现特色农产品基地,简称农特基地,形成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等全产业链集聚。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近年来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 )
A.气候变化
B.河流整治
C.交通便利
D.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
(2)新的运营模式( )
A.增加产品库存
B.增加销售环节
C.依赖信息联系
D.增加销售成本
(3)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 )
①提高人口迁出率②加快城镇化进程③加快交通运输建设④提高老龄化人口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