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根据下列材料,完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7月平均气温为17℃。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时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多刮西南风。
材料二 温哥华港是通往亚太地区的门户,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拿大中东部的农矿产品的出口越来越倚重温哥华港。
材料三 下图为温哥华所在区域简图。
(1)解释温哥华冬季较本国多数城市温暖的原因。
(2)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
(3)分析加拿大农矿产品的出口倚重温哥华港的原因。
【答案】(1)纬度相对较低;位于大陆西岸,终年受暖湿的西风影响;沿岸暖流(北太平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东部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的寒冷干燥气流 (2)冬季时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是高压中心在本区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3)港阔水深,终年不冻;位于太平洋沿岸,靠近亚太地区;有便捷的铁路交通,与内地经济区联系紧密
【解析】(1)此题主要分析温哥华的气候当中气温要素,从影响气温的因素入手。最基本的要素是太阳辐射,在加拿大,温哥华的纬度是相对较低,故冬季气温会相对较高。从位置来看,处于40°---60°的大陆西岸,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来自海洋的温暖西风影响,全年温和。加之沿岸有较强大的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从地形来看,此处位于落基山脉西侧,地势较低,东侧,地势起伏较大,而且山脉海拔较高,呈西北---东南走向,阻碍了冬季北方南下的冷空气。
(2)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是高压,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海洋是高压,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地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响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3)此题重在分析温哥华港的优越区位条件。注意材料中的“温哥华是加拿大冬季温暖的港口城市,是通往亚太地区的门户”,说明温哥华港终年不冻,全年可通航,且在太平洋东岸,离亚太地区空间距离较近。从图中可以看出加拿大的交通主要为东西向,温哥华为一个交通枢纽,交通便利。温哥华地处板块交界处附近,海底地势起伏大,故港阔水深。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和环境人口容量对实际人口数量的指导意义分别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
A. 临界性、警戒性 B. 警戒性、临界性
C. 相对性、限制性 D. 相对性、警戒性
【2】甲处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
A. 人口减少 B. 科技进步 C. 劳动力增加 D. 消费水平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亚欧大陆部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A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F__________。
(2)图中各自然带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字母)的自然带名称相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_________和_________(填字母)自然带名称不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
(3)自然带由A→E→D反映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E→G→F→G→C反映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带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在大陆西部其南界比东部偏北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图中各字母代表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2016年冬季拍摄的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路边绿化带照片。绿化带内栽种了常绿灌木,入冬前园艺工人对灌木浇透水,并用无纺布从外围围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绿化带入冬前要浇透水,其主要目的是
A. 增加夜晚温度,防止灌木冻害 B. 降低夜晚温度,消减越冬害虫
C. 降低白昼温度,减缓灌木生长 D. 降低白昼温度,消除内部杂草
【2】照片中的常绿灌木作为绿化树种在我国很多城市都有栽种,但在青藏高原却很少露天栽种,制约其在青藏高原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光照 D. 土壤
【3】城市中的这种绿化带往往修剪整齐,其原因是
A. 发挥最高生态效益 B. 防止长势过快、耗肥严重
C. 行政管理过于严格 D. 使城市景观更美观、整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广州的城市人口密度在1982—2010间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的人口增长状况反映了该城市( )
A. 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 人口密度降低 D.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2】以下哪种或哪几种现象利于图中现象的产生( )
①城市房价上涨②地铁的开通③工厂向外围搬迁④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形成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 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 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 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2】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 ②处和④处 B. ①处和④处
C. ②处和③处 D. ①处和③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 地下水位上升 B. 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 蒸发量增加 D. 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北京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是( )
A. 市中心规划建设高级公寓 B. 加快环行道路建设
C. 大力发展高级轿车 D. 广建大型游乐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一猎人欲到该地打猎。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猎人登上山顶,可能看到猎物的地点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猎人熟悉动物习性,知道山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而水鹿被追赶过后,会寻找有水的地方喝水。在这次打猎中,他捕获了山羊和水鹿,请问他最有可能分别在图中哪两处捕获这两种动物(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契丹族是发源于辽河的游牧民族,唐朝中期时有人口七八十万。《辽史》记载,唐后期中原混战,“民不堪言,多逃亡依阿保机为主”,阿保机对逃亡及征战中所俘获的汉人,“命其建城而居,分地耕种”,契丹国逐渐形成“城郭相望,田野益辟”的景象。到1005年人口增至340多万。
材料二:2005年我国跨经济地带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
材料三:2005年我国部分省区(下图)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对契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说明2005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
(3)据表中资料,分析我国人口流动对①省区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