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有机溶剂(如乙醚、乙醇、苯、丙酮等)沸点低,极易被引燃,加热时最好用水浴加热
B.石油裂解、海水制镁、纤维素制火棉都包含化学变化
C.大分子化合物油脂在人体内水解为氨基酸和甘油等小分子才能被吸收
D.苹果放在空气中久置变黄原理不同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材料解决问题(10分)
材料一: 北欧国家芬兰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的人口变化情况,堪称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代表。18世纪中期即前工业化时期,芬兰实行土地私有制,使农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那时需要较多的劳动力,但由于生存环境较恶劣,人口死亡率也高。工业化开始后, 尤其是1825-1830年期间,虽然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很高。二战以后,制造业的发展产业工人人数增加,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芬兰许多居民点扩大,导致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开始进入现代型。
材料二: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三项指标共同构成。芬兰在前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这种增长模式的特点表现为_____
(2)在图中将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的时间段为____。
(3)根据图示分析,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____
(4)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___ _阶段。我国由于大力开展____工作,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___ _的转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在全国所占比例从1860年前的80%下降到1890年的58%,原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在制造业方面超过了东北部。
材料二 美国主要城市及工业区分布图
(1)美国东西部产业有什么差异?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读“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发展示意图”,分析在第Ⅲ阶段经济衰退的原因。
(3)分析在Ⅳ阶段东北部经济增长的速度加快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西走廊是中国主要的制种泰地之一,撑起了中国玉米制种的“半壁江山”。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玉米、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产业基地,占全国种于出口量的 75% 。
材料二 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品种,是把科学家的育种成果推广到普通农民手中的过程。玉米为喜光好暖植物,苗期需水量少,较为耐旱,但拔节以后,叶面积急剧扩大,蒸腾耗水加剧,特别是幼穗迅速长大时,是玉米新陈代谢最旺盛时期,对水分要求达到高峰。果穗成熟后需及时干燥脱水。
材料三“河西走廊”示意图
(1)比较河西走廊与东北、新疆在玉米制种产业的区位优势。
(2)简述河西走廊发展制种产业的区位条件。
(3)试述河西走廊如果大规模发展制种产业,可能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改革开放前,四季青作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
(2)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蔬菜生产基地?
(3)请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是什么自然因素使北京附近地区不能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
(4)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什么自然条件上的优势?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 )
A. 台风引发风暴潮 B. 海岸受侵蚀后退 C. 寒潮造成冰冻 D. 地表下沉塌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该洋流环流所处位置和环流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
A. 南半球 顺时针 B. 南半球 逆时针
C. 北半球 顺时针 D. 北半球 逆时针
【2】若该洋流环流位于太平洋中,则a洋流为( )
A. 墨西哥湾暖流 B. 千岛寒流
C. 日本暖流 D. 东澳大利亚暖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考古发现,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复活节岛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开始出现人类活动。如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完成各题。
【1】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 )
A. t1时期,纯自然状态提供的物资可养活人口不超过1000人
B. t2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环境承载力提高
C. 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稳定
D. t4时期,该岛屿的生态环境优于t2时期
【2】关于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
B. 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环境承载力制约
C.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不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D. 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