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
B.2001年以前,城市人口增加主要源于当地农村人口的转化
C.2001年以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
D.广州未来的城市化速度将不断加快
(2)近年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户籍制度的调整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鄂毕河主要流经俄罗斯,额尔齐斯河是鄂毕河最大的支流,额尔齐斯河地处我国新疆,沿岸风光秀美,多形如钟状的山峰(花岗岩风化景观),山体表面形态圆润平滑,又十分陡峭,令人望而生叹。下图为额尔齐斯河上游段略图和额尔齐斯沿岸钟状山峰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范围内河流特点表现为
A. 丰水期在夏季 B. 水流速度缓慢
C. 沿岸森林罕见 D. 只参与内陆循环
【2】形成图中“钟状山峰”的岩石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风化作用 B. 冷凝作用
C. 沉积作用 D. 变质作用
【3】图中分布最广的河流地貌是
A. 河漫滩 B. 三角洲 C. 槽型谷 D. V型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国最可能是指( )
A. 印度尼西亚 B. 英国 C. 日本 D. 新西兰
【2】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了( )
A. 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B. 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C.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科考笔记记录以下景观变化,其中哪一项是最不可信的( )
A. 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
B. 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
C. 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北界纬度明显低于其他国家
D. 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A.乙到丙段可自流 B.丙至丁段可自流
C.丁至戊段可自流 D.全线可自流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使三峡水利枢纽发电量减少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3】南水北调工程给北方地区带来的生态效益是
A.减少寒潮的威胁 B.控制盐碱化范围扩大
C.减少洪涝对生态的破坏 D.控制地下漏斗区扩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反映该村
A. 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 B. 环境优美,迁入人口多
C. 医疗卫生水平高 D. 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
【2】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是
①养老服务难以保障 ②加重就业负担 ③劳动力短缺 ④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面的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中B,C两地的地质构造。
(2)说出图中C处的地貌,并分析形成原因。
(3)指出在A,B,C处,隧道选址和可能有地下水储存分别是哪一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图中,③区( )
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
B.常住居民最多
C.内部分区明显
D.环境质量最差
(2)在②区内, 可以布局( )
A.学校、体育馆
B.消防车库、城市雕塑
C.政府机关、停车场、
D.超市、文化馆
(3)①、④是住宅用地为主的卫星城。造成它们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 )
A.与市中心的距离
B.自然环境条件
C.基础服务设施
D.交通通达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2)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 684人和1 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
(2)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
A.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
B.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
C.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
D.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