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属于贫营养湖,湖水非常清澈,居世界第二位。贝加尔湖沿岸植被茂密,水生生物资源平富,钩虾等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的动物种类丰富。贝加尔湖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但距湖面10米以下的水体却是一片宁静。湖水随季节交替,水体一年内会发生两次大循环(表层和底层湖水交换),属双循环湖(一般情况下,湖水水温在接近4℃时密度最大,当密度随深度增加时湖水稳定,反之则会产生对流循环)。每年1月至5月,湖面结冰。其周围,总共有大小336条河流注入,其中色楞格河是贝加尔湖最大的补给河流,其河口处有面积达500平方千来的湿地,而从湖中流出的则仅有叶尼塞河的支流安加拉河。
⑴从成因上来看,贝加尔湖属于 湖,从湖水含盐量或矿化度的多少上来看,贝加尔湖属于 湖,湖底沉积层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了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⑵贝加尔湖被称为冷暖双制的“天然空调机”,冬季湖面结冰 (填吸热或放热),使湖区周围气温较本区其他地方气温 ;春季融冰 (填吸热或放热),使湖区周围气温较本区其他地方气温 。
⑶结合材料分析,分析贝加尔湖湖水清激的原因。
⑷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请结合材料分析其主要原因。
⑸说明贝加尔湖湖水双循环发生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答案】⑴断层/构造/断陷,淡水,C
⑵放热,高,吸热,低
⑶由于贝加尔湖湖盆较深,10米深处湖水宁静,利于颗粒物质沉降;属于贫营养湖,水中的氢、磷等营养物质少,藻类植物的密度小;钩虾等动物能分解水和动物尸体,维持湖水的清澈;沿岸植被茂密、河口处湿地广布,河流携带进入湖泊的泥沙少。
⑷湖泊深度深,储水量大;众多河流汇入,但只有一条河流流出。
⑸第一次:秋季,秋季气温下降快,表层湖水迅速降温,密度增大,表层湖水下沉,底层湖水上泛。第二次:春季,融冰时期,表层水温下降,密度增大,表层湖水下沉,底层湖水上泛。
【解析】
(1)贝加尔湖是地球运动中岩层断裂下陷而成从成因上来看,贝加尔湖属于断陷湖。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淡水湖。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在湖泊正常有流入和流出的情况下,表明贝加尔湖湖盆还在继续增深,有容纳沉积物和水的空间,再从另一方面判断,贝加尔湖是断陷发育而成,所以湖盆有可能继续加深,当湖泊断陷速度大于泥沙沉积速度时这种现象就会出现,因此C正确;湖区降水量加大、入湖径流増多只能说明湖水水位暂时有所上涨,虽然可能会因为携带泥沙多泥沙层加厚,但不能说明湖水深度增加,因为在湖的西南部还有一通道口流出,可以说明该湖是外流湖,所以如果在湖盆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上涨的水肯定会向外排出,这样并不能保持湖水水深度一直加大,A、B不对;入湖泥沙増多只能表明沉积物厚,但这样同时会抬升水位,湖水会向处流出,不能保持湖水深度加大,D也不正确。故本题正确为C。
(2)贝加尔湖周围地区的冬季气温,平均为-38℃,确实很冷,不过每年1月~5月,湖面封冻,放出潜热,已减轻了冬季的酷寒;夏季湖水解冻,大量吸热,降低了炎热程度,因而有人说,贝加尔湖是一个天然双向的巨型“空调机”,对湖滨地区的气候起着调节作用。
(3)湖水清澈透明,说明泥沙量小、污染小;由材料可知贝加尔湖特产的钩虾等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的动物种类丰富可知湖中虾类起净化作用;由材料可知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注入湖泊的河流含沙量较小;湖泊深度大,泥沙沉积在湖底,不易上泛;附近人口密度小,工业污染较少等,有材料可知贝加尔湖属于贫营养湖,水中的氢、磷等营养物质少,藻类植物的密度小;由材料“其河口处有面积达500平方千来的湿地,”可知湿地面积广,而湿地能降解污染物,因此贝加尔湖湖水清澈透明。
(4)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从图中可看出有几百条河流汇入,但只有一条河流流出。
(5)根据材料提示,湖水随季节交替,水体一年内会发生两次大循环(表层和底层湖水交换),一般情况下,湖水水温在接近4℃时密度最大,当密度随深度增加时湖水稳定,反之则会产生对流循环,所以一年有两次,第一次,秋季气温下降快,表层湖水迅速降温,密度增大,表层湖水下沉,底层湖水上泛。第二次,春季融冰时期,表层水温下降,密度增大,表层湖水下沉,底层湖水上泛。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我国城市数量的增多、规校的扩大,“热岛强度”也越來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
B. 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
C. 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
D. 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
【2】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
①城市人口密度高于郊区 ②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③海陆热力环流显著 ④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该地区种在砂田(用砂石覆盖土壤表层)的白兰瓜品质优良。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该地区地理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 光照 B. 水分 C. 坡度 D. 温度
【2】该地区在砂田种植白兰瓜的主要目的( )
①蓄水保墒(土壤水份)②提高昼夜温差③增加降水④避免病虫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近年来图中湖泊不断萎缩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B. 冰雪融水量减少
C. 人们大量引用河流水灌溉 D. 人们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蓄水
【4】图中湖泊不断萎缩对周围地区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
①土地荒漠化;②气候日益温和湿润;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防洪能力下降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索马里香蕉种植兴起于20 世纪20年代意大利殖民时期,在索马里南部的谢贝利河下游肥沃的土地上,曾有200 多个种植园,种植香蕉、甘蔗等经济作物。除了供应国内市场,索马里香蕉还大量出口到意大利、中东等地区。索马里香蕉味道极佳,入口如香草奶油,号称“世界最甜香蕉”,索马里也因此赢得了“香蕉王国”的美誉。谢贝利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东部高原,入海口是一片沼泽,最后注入印度洋。河流中下游地区气候干热,分雨季和旱季,最大汛期出现在4~6月。
材料二 下图为索马里半岛地形图(左)和谢贝利河流域图(右)
(1)评价该地区种植香蕉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述谢贝利河流域大规模种植香蕉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
(3)分析索马里香蕉国际市场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和中东等地的原因。
(4)该地区拟把香蕉制成香蕉干出口,试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⑴图中高压系统在低压系统的 (填方向),M地风力 (填大于或小于)N地,在下图中,绘制完成MN沿线锋面示意图(要求:绘制出锋面,并标注冷暖气团运动方向)。
⑵分析说明T时刻该锋面形成的原因。
⑶预测N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⑷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四地适合晒海盐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N是著名的农业生产基地,其农产品主要有
A. 稻米、甘蔗 B. 蚕丝、天然橡胶
C. 油菜、棉花 D. 柑橘、苹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回答23~24题。
【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 过度开垦 B. 过度放牧 C. 过度围垦 D. 过度养殖
【2】(小题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 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 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 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 1910-1930年 B. 1930-1950年 C. 1950-1970年 D. 1970-1990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回答问题。
【1】图示四个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A.①—湿地减少B.②—水土流失
C.③—土地荒漠化D.④—森林破坏
【2】②地区粮食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主要是
A.水源不足B.热量不足
C.土壤贫瘠D.冬季多积雪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