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我国东中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下图为我国东中西部城镇化率比较(%),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区域有的共同特点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高
B.地价相对较低
C.矿产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
(2)对于城市化的理解,组合正确的是( )
①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②要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等
③只关注土地城市化
④城市化水平的高低,重点只看一个的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D
(2)A
【解析】(1)A、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高不是它们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
B、三市低价均北京高,尤其是北京和上海,不符合题意.
C、三地矿产资源都比较缺乏,不符合题意.
D、三市交通都比较便利,故正确.
(2)①城市是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要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故正确.②城市主要是非农业人口,所以要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等,故正确.③城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所以只关注土地城市化是片面的,不符合题意.④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不是只看一个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1)D(2)A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北半球某日天气系统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1)甲处是( )
A.高压中心
B.低压中心
C.冷锋
D.暖锋
(2)①处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3)根据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②处锋面过境时,将( )
A.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B.出现连续性降水
C.气温升高,天气晴朗
D.气温降低,天气晴朗气压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城市略图和该城市2005年人口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依图分析造成该城市人口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和 .
(2)在A﹣﹣I的各城区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人口增加最快的是;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 .
(3)A是该城的中心商务区,图3中能反映A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曲线.
(4)A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 , 等问题.
(5)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下列布局合理的是 . (多选)
A.D石油化工城;
B.F钢铁工业城;
C.B纺织工业城;
D.I微电子工业城
(6)依据城市的地域形态和工业卫星城市的区位推断,该城市所在地区的地形特征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世界四个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题.
(1)据图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
A.甲→乙→丁→丙
B.乙→甲→丁→丙
C.丁→甲→丙→乙
D.丁→甲→乙→丙
(2)关于图中四个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阶段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值
B.乙阶段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C.丙阶段人口死亡率可能上升
D.丁阶段社会养老负担较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区域高等级公路分布图,完成下题
(1)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是( )
A.X市
B.Y市
C.E市
D.F市
(2)两地之间汽车客运往返班次最少的是( )
A.X←→M
B.X←→F
C.X←→Y
D.X←→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人口流动数量饼状图如图所示.
材料二 表为2008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自然增长率 | 总增长率 | |
北京市 | ﹣0.015 | 5.292 |
河南省 | 0.564 | 0.562 |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2)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引起的.
(3)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4)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全球环境问题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使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群.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10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环境问题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3)请结合上图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合作的途径有哪些?
(4)2009 年11月26日,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承诺到 2030 年实现单位 GDP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到 50%的目标,你认为我们要采取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