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左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右图是左图中40°纬线穿越的河流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左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地的自转线速度比⑤地大B.②⑤两地7月份都吹西北风
C.③地有暖锋移来,云层较厚D.④地吹偏南风,正值降水天气
【2】关于右图中河流剖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甲较岩石乙不易受侵蚀B.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岩石乙形成之前
C.河流出现于岩石丙形成之前D.岩石丁形成年代比岩石戊早
【答案】
【1】C
【2】A
【解析】
【1】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从左图可知,40°纬线穿越的河段河流大致由南向北流动。由40°纬线穿越的河流剖面图可知,河流东岸(右岸)为堆积岸,西岸(左岸)为侵蚀岸。因此,图示区域地转偏向力向左,位于北半球。图中②地的纬度较低,自转线速度比⑤地大,A说法正确;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北移,②⑤两地七月份都吹西北风,B说法正确;③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侧,有冷锋移来,C说法错误;根据等压线分布图,画出④两地的风向,因为在南半球,所以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左偏,此时④地吹偏南风,且位于冷锋后,正值降水天气,D说法正确。故选C。
【2】读图,河流横剖面西侧,乙类岩石处明显比甲类岩石凹陷大,说明乙类比甲类更易侵蚀,A正确;两类岩石均侵入到乙中,即岩浆活动发生在乙形成后,B错误;图示甲类岩石形成最晚,河流从甲类岩石侵蚀下切,即河流出现在甲形成以后,C错误;根据图示,丁类岩石侵入到戊类,说明戊较早形成,D错误。故选A。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时期,非洲板块不断与欧亚板块碰撞,约560万年前,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地中海与海洋唯一的通道中断。在地中海被阻隔的几十万年里,地中海成为一个深达3000多米的巨大盆地。直到约533万年前,直布罗陀地区发生大面积断裂,直布罗陀海峡完全被打开,海水重新注入地中海,地中海水位和大西洋水位持平。下图为地中海地区示意图。
(1)分析地质时期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对地中海水文特征的影响。
(2)地质勘探发现地中海海底留存有河流侵蚀地貌以及海底岩层下方有盐矿层,解释其形成原因。
(3)分析533万年前直布罗陀海峡重新打开对当时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荷兰人在500多年前发明了木鞋,直到现在,农民和渔民仍有穿木鞋劳动的习惯。荷兰人酷爱木鞋和风车,因为它们对于荷兰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在历史上,木鞋和风车为荷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图示意荷兰木鞋和风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荷兰木鞋的出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 气候全年湿润 B. 红壤广布,土质黏重
C. 高原地形,地势高峻 D. 河阔水深,水流湍急
【2】荷兰木鞋大多取材于当地普遍生长的白杨树。白杨树属于
A. 常绿硬叶林 B. 常绿阔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3】18世纪末,荷兰国内约有1.2万架风车,其当时最主要的功能是
A. 排出低地积水 B. 碾磨谷物 C. 压滚毛毡、造纸 D. 发电供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气候干旱、沙漠遍布,大部分地区无常年河流,被称为无流区。读阿拉伯半岛地形图。
(1)绘出阿拉伯半岛上沿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2)从大气环流和地势角度分析该半岛降水稀少的原因。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该半岛除降水外大部分地区成为无流区的自然原因。
(4)甲地畜牧业较发达,推测其天然用水来源及其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地2018年高考时间(北京时间)安排表,完成下面小题。
6月7日 | 6月8日 | ||
9:00~11:30 | 15:00~17:00 | 9:00~11:30 | 15:00~17:00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1】2018年高考期间
A.天山冰雪带下限下降B.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C.悉尼楼顶太阳能集热板倾角减小D.北京天安门升国旗时间提前
【2】6月8日文综科目考试结束时,衡阳某中学门口指挥交通的交警恰好位于树荫下,其位置最可能类似于下图中的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针对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该农业生产模式,将
A. 因地制宜,减轻盐碱 B. 降低区域整体海拔
C. 减轻农民劳作负担 D. 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
【2】【2】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A. 三江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珠江三角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被太平洋和安第斯山脉夹峙,被称为世界“旱极”,当地气温较低,最高气温仅 24℃,成群的企鹅在这里生活,形成独特的“热带冷沙漠”景观。 沙漠靠海岸附近时常会笼罩着一层浓厚的云雾,当地人称为“卡门却加雾”,这种浓雾永远 徘徊在低空,既不能变成降雨落到地面,也很难跨过海1000米左右的海岸山脉,进入阿塔 卡马沙漠腹地。智利的研究员从沙漠仙人掌的生存方式获得灵感,发明一种以网捕雾的方法,即在一张大网上布置许多极为细小的网眼,雾穿过网眼时可以凝结成水滴,再通过大网下面的水槽和输水管流到蓄水桶中。
(1)分析阿塔卡马沙漠形成独特的“热带冷沙漠”的原因。
(2)分析沙漠滨海地区多“卡门却加雾”,但难以形成降水的原因。
(3)根据图中信息推测阿塔卡马盐湖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胭脂虫是一类能生产天然红色素的珍贵昆虫,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寄主为仙人掌类植物。胭脂虫体内含胭脂红酸,可制作成胭脂红素,被广泛地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多种行业,是唯一一种品质优良的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动物色素。该虫雌虫发育的低限为15.6℃,在32℃时发育最快,在20-30℃期间,发育与温度呈正比。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降雨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群数量。养殖及采收胭脂虫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工作,无法实现机械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南非大力发展胭脂虫产业,采用不同的培育方法分别在甲、乙两地(如图)进行试验养殖,均获得成功。乙地采用了一种不同于甲地的培育方法,在大棚内用采回的仙人掌茎片饲养胭脂虫,将健康、成熟及顶部的仙人掌茎片接种上胭脂虫,夏天约3个月,冬天约5个月后可采成熟的雌虫。
(1)分析在甲地野外培育胭脂虫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乙地采用大棚室内培育胭脂虫的好处。
(3)早期胭脂红素曾被广泛应用于染料行业,但现在主要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行业。推测胭脂虫应用行业发生变化的原因。
(4)有专家提出,在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种植仙人掌发展胭脂虫产业有巨大的社会经济及生态价值。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