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精准扶贫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 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B. 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C. 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D. c代表的辐射对地表起到保温作用
【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 增强a辐射 B. 增强b辐射
C. 增强c辐射 D. 改变b的辐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太仓月考)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区。下图是2000~2010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 人口密集省份 B. 山地丘陵地区
C. 水源短缺地区 D. 经济落后省份
【2】据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
A. 初始人口密度较低,环境承载力大
B. 医疗条件好,人口自然增长较快
C. 发达的经济掩盖了人口密度过大的劣势
D. 交通通达度高,是人口增加的主要“拉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不同时期部分省(区、市)人口迁移率分布图(人口迁移率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平均人口数之比),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2005—2010年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江西迁出率最高
B. 安徽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 广东人口迁入量比天津大
D. 福建人口迁入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两图显示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是( )
A. 人口迁移总量减少
B. 人口迁入重心北移
C. 环渤海地区人口迁入量减少
D. 珠江三角洲地区始终是人口迁入量最大的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年来,高温、酷寒、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气候异常逐渐趋于常态。有人认为2011年冬季欧洲地区遭遇了“千年极寒”,引发极寒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
A. 东澳大利亚暖流减弱 B. 日本暖流减弱
C. 墨西哥湾暖流减弱 D. 巴西暖流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城市间的直线距离为590Km,连接甲乙两城有三条交通线路。左图为甲乙两城三条交通线的沿线海拔随距离变化图,右图影响交通运价的因素及关联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线路M、N、P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可能的是
A. 公路、高铁、高速公路 B. 公路、航空、河运
C. 高铁、高速公路、省道 D. 航空、高铁、村村通
【2】结合右图中的四图,下列说法符合Ⅰ、Ⅱ、Ⅲ、Ⅳ特点的是
A. 看Ⅰ图,运距、重量和运输方式相同,棉花的运价大于铁锭
B. 看Ⅱ图,线路P上的运价大于线路M
C. 看Ⅲ图,重量相同的活鱼和杏仁运价相等
D. 看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单位重量运费小于铁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水色指的是海水的颜色,色级标准是蓝色、黄色、褐色三种溶液按一定比例配制21种颜色,数值越小,水色越高,海水越清澈。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中影响等水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季风 B. 降水 C. 洋流 D. 径流
【2】等水色线在年内会发生变动,P点(4号等水色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A. 2月 B. 6月 C. 8月 D. 10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相邻两条经纬线的度数间隔都为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灾地面积最小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若用经纬线相互垂直的图表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且四个区域图幅范围相同,则其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 甲、乙、丙、丁 B. 丁、丙、甲、乙
C. 甲、丁、丙、乙 D. 乙、甲、丙、丁
【3】若①②间的距离、③④间的纬线长度和⑤⑥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L1、L2、L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A. L3>L2>L1 B. L1=L2>L3
C. L1=L2=1/4L3 D. L1>L2=1/4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