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环渤海地区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环渤海地区由濒临渤海的京、津、冀、辽和鲁五省市组成,该地区依托丰富的石油、煤炭、铁矿等资源以及人才、科学技术的优势,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工业相对集中的地区。
在地理研究中,往往采用区位商指数反映某一行业的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某行业区位商指数Lij的公式为:公式中Gij表示i省j行业的产值、Gi表示i省工业总产值、Gj表示j行业产值、G表示全国工业总产值。
环渤海地区五省市部分制造行业区位商指数表
行业类型 | 行 业 | 区位商指数 |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东 | 辽宁 | ||
劳动密集型 | 农副食品加工 | 0.45 | 0.44 | 1.03 | 2.16 | 1.34 |
食品制造 | 0.97 | 0.67 | 1.41 | 1.58 | 0.70 | |
饮料制造 | 1.03 | 0.75 | 0.82 | 0.97 | 0.70 | |
纺织 | 0.16 | 0.17 | 0.74 | 1.60 | 0.27 | |
资源密集型 |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 | 1.42 | 1.17 | 1.04 | 1.05 | 3.28 |
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 | 0.50 | 0.73 | 0.84 | 1.36 | 0.79 |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 0.76 | 2.02 | 3.70 | 0.68 | 1.84 | |
技术和资本密集型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 1.64 | 1.55 | 0.47 | 0.71 | 1.19 |
通讯、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 | 2.85 | 2.03 | 0.06 | 0.40 | 0.34 |
1.由公式可见,Lij反映的是i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值与全国j行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值之比。Lij>I 表明i省j 行业在工业部门中的比重_________于j 行业在全国工业部门中的比重。 Lij越大表明i省j 行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渤海地区工业基础雄厚,这里有我国两大重要的工业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各省区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由表中区位商指数可见,河北省集聚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省市区集聚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资料,归纳环渤海地区三大类行业的地域集聚特征。
劳动密集行业主要集聚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省(市)。
资源密集行业主要集聚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省(市)。
技术和资本密集行业主要集聚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省(市)。
4.产业结构优化原理要求“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应该与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体现出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点和优势”。根据这一原理,分别评价渤海地区北京、辽宁区位商指数Lij>2的行业聚集的合理性。
北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辽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1: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盟市。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也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环渤海地区5800千米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云集,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
材料2: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简图。
(1)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港口众多,两幅图标有数码的城市中,为东北石油和华北煤炭重要输出港的是________(填数码);为东北地区重要综合性对外贸易口岸的是________(填数码);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的是________(填数码)。(3分)
(2)试比较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在资源、运输、技术、协作、劳动力等工业布局条件(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完成下列表格:(8分)
比较方面 | 长三角地区 | 环渤海经济圈 | |
相同点 | 运输 | ||
技术 | |||
协作 | |||
劳动力 | |||
不同点 | 矿产资源 | ||
运输 |
(3)与长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盟市。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也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环渤海地区5800千米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云集,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
材料2: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简图。
(1)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港口众多,两幅图标有数码的城市中,为东北石油和华北煤炭重要输出港的是________(填数码);为东北地区重要综合性对外贸易口岸的是________(填数码);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的是________(填数码)。
(2)试比较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在资源、运输、技术、协作、劳动力等工业布局条件(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完成下列表格:
比较方面 | 长三角地区 | 环渤海经济圈 | |
相同点 | 运输 |
| |
技术 |
| ||
协作 |
| ||
劳动力 |
| ||
不同点 | 矿产资源 |
|
|
运输 |
|
|
(3)与长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国第三个区域经济合作板块——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环渤海经济圈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也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拥有5 800千米的海岸线,近20个大中城市,数千家大中型企业,60多个大小港口。
资料二 图18为“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略图”。
(1)与长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的不利条件是 ,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正在建设的工程是 。
试比较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在运输、技术、劳动力等工业布局条件的相同点,并完成下列表格。
|
长三角地区 |
环渤海经济圈 |
相同点 |
运输 |
|
技术 |
|
|
劳动力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读环渤海地区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环渤海地区由濒临渤海的京、津、冀、辽和鲁五省市组成,该地区依托丰富的石油、煤炭、铁矿等资源以及人才、科学技术的优势,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工业相对集中的地区。
在地理研究中,往往采用区位商指数反映某一行业在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某行业区位商指数Lij的公式为:
公式中Gij表示i省j行业的产值、Gi表示i省工业总产值、Gj表示全国j行业产值、G表示全国工业总产值。
6.由公式可见,Lij反映的是i省的 比值与全国j行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值之比。Lij>1表明i省j行业在工业部门中的比重 于j行业在全国工业部门中的比重。Lij 越大表明i省j行业的 。
7.环渤海地区工业基础雄厚,这里有我国两大重要工业区,分别是 、
,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各省市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由表中区位商指数可见,河北省集聚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是
。五省市集聚程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是 。
8.根据表中资料,归纳环渤海地区三大类行业的地域集聚特征。
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集聚在 、 省(市)。
资源密集型行业主要集聚在 、 省(市)。
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主要集聚在 、 省(市)。
9.产业结构优化原理要求“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应该与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体现出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点和优势”。根据这一原理,分别评价环渤海地区北京、辽宁区位商指数Lij>2的行业集聚的合理性。
北京: 。
辽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