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纳木错,位于拉萨市区北偏西213千米处,是西藏第二大湖泊。2007年8月某科研小组在纳木错进行了为期12天的湖陆风观测(观测点位置如左图),但仅在12日、13日获得连续观测资料。右图为13日某时统计的风向随高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科研小组进行湖陆风观测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不便 B. 地质灾害多发 C. 天气多变 D. 牧业活动干扰
【2】统计图示风向随高度变化情况的大致时间可能是:
A. 2:00 B. 8:00 C. 14:00 D. 17:00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简图”,该城市主导风向为西北风。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图例分别代表以下两种功能区
A. 工业区;居民区 B. 商业区;工业区
C. 居民区;绿化带 D. 工业区;绿化带
【2】城市通风廊道是指把郊外的风引进城区吹散污染物的风道。该城最适合作为通风廊道
的是
A. 城区西部的绿化带 B. 城区西北部的绿化带
C. 城区南部的绿化带 D. 城区东南部的绿化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油菜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条件。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起新疆,东至沿海各省,不论是青藏高原,还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总可以看到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
(1)根据图示信息,我国东南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分布的基本特征是 。
(2)4月1日的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在黄淮流域有明显向北凸出之势,为什么?
(3)我国东部地区6月1日和7月1日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呈 方向延伸,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注入北冰洋。读鄂毕河水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鄂毕河的主汛期出现时间及其补给水源分别是
A. 春季 季节性积雪融水B. 夏季 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C. 秋季 大气降水和湖泊水D. 冬季 冰雪融水和山前降水
【2】与鄂毕河流域沼泽形成无关的是
A. 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B. 冻土广布,河水不容易下渗
C. 流域内气候寒冷,蒸发较弱D. 流域年降水量大,河水泛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莱茵河流经德国、法国、荷兰等多个国家,其水环境的变迁印证了整个欧洲工业 文明的发展历程。这条河流从18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进一步 恶化,70年代生态灾难达到顶峰,污染治理难度大。
材料二欧洲西部局部示意图
(1)在下图中绘出春分日Q地太阳视运动轨迹。
(画地平线以上部分即可,注意标注正午太阳高度及日出日落的位置)
(2)从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三个方面,分析甲区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
(3)从气候角度分析英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大不列颠岛东南部的原因。
(4)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如下四幅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四幅经纬网图中,AB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是
A. 甲、乙B. 甲、丁
C. 乙、丙D. 丙、丁
【2】站在四幅图中的A、B两点上环顾四周,只指示一个方向的是
A. 甲图中的A点和B点B. 乙图中的A点
C. 丙图中的A点和B点D. 丁图中的A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人口密度仅为15人/平方公里(2016年)。下图为“沙特阿拉伯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控制沙特阿拉伯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石油 C. 地形 D. 绿洲
【2】限制沙特阿拉伯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是
A. 光热资源 B. 水资源 C. 矿产资源 D. 土地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气候降水分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若该地最冷月气温约为18℃,则该地最不可能位于
A. 亚洲 B. 欧洲 C. 非洲 D. 北美洲
【2】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该地位于北半球,则该气候有利于水稻种植
B. 若该地位于北半球,则典型植被为常绿硬叶林
C. 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D. 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则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西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 人口密度B. 政治因素
C. 生态环境D. 经济因素
【2】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B. 增加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 减小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D. 加大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