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 人口的不断增加
B. 经济的不断增长
C. 工业的不断集聚
D. 农业的不断增加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段国道能够
①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 ②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
③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 ④促使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图示区域内,
A. 地形复杂多样,风能资源丰富 B. 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
C. 国道以西公路建设难度小,路网密度大 D. 南部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
【3】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① 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② 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 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④ 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称为向岸风。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离岸风和向岸风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中,形成原因与其他3个明显不同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下列关于图示离岸风和向岸风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地全年受①控制,光热充足
B. 乙地受②控制季节,寒冷干燥
C. 丙地草木茂盛的季节,③势力强盛
D. 丁岛东侧降水丰富,与④密切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世界甲、乙两个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近年来甲、乙两区域的主要河流因沿途蒸发、渗漏及大量灌溉,导致中下游流量持续减少,影响下游河口的自然生态环境。
材料三 甲区域C地和乙区域A、B两地的气候资料。
A地气候资料
B地气候资料
C地气候资料
(1)描述C地的气候特征。
(2)依据表格比较图中A、B两地降水特征的不同点及其原因分析。
(3)比较甲地中①河与乙地中②河特征的差异。
(4)分别推测①②两河上游径流量减少对河口海岸(湖岸)地貌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广东于2005 年开始在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规划建设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2016年,广东提出大力推动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产业共建,推动产业、企业整体布局、一体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格局。
材料二 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主要工业部门有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电子信息、金刚特种玻璃、印刷包装机械、食品加工机械、塑料机械、输配电设备、医疗设备等。
材料三 广东省产业转移示意图。
(1)珠三角地区转出的产业类型有 ▲ 、 ▲ (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或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出相关产业后,珠三角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有 ▲ 。
(2)试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有利影响。 ▲
(3)简述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对广东全省发展的积极意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全球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如果人类继续任意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的后果可能是( )。
A. 岛屿的面积減小 B. 中亚地区湿度增加
C. 南极地区紫外线增多 D. 北欧地区雪线下降
【2】下列利于缓解气候变暖的措施是( )。
A. 多开发利用煤炭资源 B. 植树造林
C. 增加私人小汽车 D. 提高消费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祁连山脉对甘肃省中西部地区河流的影响。
(2)比较敦煌、陇南两城市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河西走廊过去曾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现已转型成为我国最大的制种基地,为全国提供品质优良的作物种子。2014年甘肃省农民通过制种业增收约30亿元。(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种子。种子在收获后需脱水干燥,以方便存储运输。)
(3)分析甘肃省河西走廊由商品粮基地转型为制种基地的原因。
甘肃省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光伏发电成本每度约1元左右,而传统发电成本约为每度0.4元。将甘肃省光伏发电生产的电能并入全国电网需对原有输电设备进行改造。
(4)对于甘肃省是否该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有支持和反对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06年第一号强台风“珍珠”给福建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回答下列问题。
【1】【1】下图中各天气系统能表示“珍珠”成因的是( )
A. B.
C. D.
【2】【2】造成台风灾害的主要是( )
A. 沙尘暴天气 B. 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C. 地震、海啸 D. 狂风、赤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