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    )
A.加热时无气体放出
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
C.溶于水后滴加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的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C
A项中碳酸钠在加热时气体放出,但并不能由此证明就一定含有碳酸钠,A错误。B项中碳酸氢钠和碳酸钠都可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CO2,B错误。C项中溶于水之后,NaHCO3====Na++、Na2CO3====2Na++,再滴加BaCl2出现白色沉淀,这一定是BaCO3沉淀,则原混合物中有Na2CO3,C正确。D项中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的石灰水有如下反应:NaHCO3+Ca(OH)2====CaCO3↓+H2O+NaOH、2NaHCO3+Ca(OH)2====CaCO3↓+ Na2CO3+2H2O。如果有碳酸钠也有下列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所以无法判断白色沉淀的产生是缘于NaHCO3还是Na2CO3,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在一定条件下有以下转化关系,已知A、B、C中均含有同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D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单质之一,且以上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除以上四种物质外,整个转化过程中没有其它物质参与或生成。
①构成D单质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②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③试叙述检验物质B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                                                                                          
(2)若无反应③的转化过程,C为红棕色气体,试分析:
①A、B、C中含有的共同元素为(写名称):             
②C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若A为化合物时其电子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经分析知,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Zn2、Cu2、Hg2、Fe3离子,请你设计一个回收并分别得到Cu和Hg的实验方案。(要求:写出简明的操作步骤和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古代的湿法冶金术是世界闻名的,我国在世界上最先应用湿法冶金的金属是(  )
A.FeB.CuC.AgD.H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橡胶包括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其中天然橡胶耐老化
B.酚醛树脂和聚氯乙烯都是热固性塑料
C.锦纶丝接近火焰时先蜷缩,燃烧时有烧焦毛发的臭味
D.复合材料一般具有强度高、质量轻、耐高温、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其综合性超过单一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有FeSO4、Fe2(SO4)3、CuSO4的混合溶液600 mL,其中c(SO24)=0.1 mol·L-1,投入一些锌粉,反应后得到的固体沉淀中经测定含有Cu、Fe,但不含Zn,溶液中含有0.01 mol Fe2+。据此可知投入的锌粉的质量是(  )
A.13 g
B.9.75 g
C.6.5 g
D.3.25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X、Y、Z分别是Fe、Cu、Hg、Ag四种金属元素中的一种,X的单质能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但不能从Z的盐溶液中置换出Z,也不和稀盐酸反应。Z的单质也能够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但不能够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1)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X是Hg,则Y是___________,Z是___________。
(3)写出Z和Y的硝酸盐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Y、Z用相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铁是人类发现和使用最早的金属
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纯铁的熔点比生铁的低
D.铁能与高温水蒸气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的混合物投入100 mL盐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若不考虑金属和盐酸反应时的发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 g
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1
C.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
D.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