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中,依据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用食醋浸泡水垢。[水垢成分: CaCO 3与Mg(OH)2] | 水垢溶解,有无色气泡 | 碱性:CH3COONa>Na2CO3 |
B. | 浓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微热 |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 酸性:H2SO4>HCl |
C. | 向FeCl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 还原性:> |
D. | 向盛有1mL 0.1mol/LNaCl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4滴 0.1mol/LAgNO3溶液,后继续 滴加1mL 0.1mol/LKI溶液。 |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变 成黄色沉淀 | 溶解度:AgI>AgCl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反应原理的解释、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
操作、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 铝箔对熔化的铝有吸附作用 |
B.向盛有0.005mol/L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 0.01mol/L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再加入5滴饱和FeCl3溶液,红色加深 |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C.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未见红色沉淀 | 淀粉未水解 |
D.取某溶液少量,加入盐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SO4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类推”的思维方式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采用。下列类推思维中正确的是
A.NaOH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强,则Ca(OH)2饱和溶液导电能力也强 |
B.CaC2能水解:CaC2+2H2O→Ca(OH)2+HC≡CH,则Mg2C2也能水解:Mg2C2+4H2O→2Mg(OH)2+CH3—C≡CH |
C.加热时Cu与O2反应生成CuO,则加热时Cu与S反应生成CuS |
D.BaCl2溶液中通入SO2无沉淀产生,则Ba(NO3)2溶液中通入SO2也无沉淀产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所述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中,均正确的是
A | 氧化铝与铁两粉末混合高温反应,火花四射 | Al2O3+2Fe2Al+Fe2O3 |
B | 铁与水高温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和红色固体 | 2Fe+3H2O(g)Fe2O3+3H2 |
C | 碳棒作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溶液蓝色变浅,阴极产生无色气体,阳极有红色固体附着 | 2Cu2++2H2OO2↑+2Cu+4H+ |
D | 铝片与氯化铵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浑浊和无色气泡 | 2Al+6H2O =2Al(OH)3↓+3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Fe在常温下可与浓硝酸、稀硝酸、浓硫酸剧烈反应 |
B.Na久置于空气中,可以和空气中的有关物质发生反应,最终生成NaHCO3 |
C.S、Cl2均能和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都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
D.因为碳酸、氨水能够导电,所以液氨、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已知A 、B、C、D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为Fe,D为氢气,则B一定为酸
B.若A、D为化合物,B为水,则C一定是气体单质
C.若A、B、C、D均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D.若A、B、C、D均为10电子微粒,且C是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D常温下一定呈液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片刻,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 | 无银镜生成 | 淀粉未发生水解 |
B | 向溶液X中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生成白色沉淀 | 溶液X中一定含有CO32-或HCO3- |
C | 将一片铝箔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 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 铝箔表面有致密Al2O3薄膜,且Al2O3熔点高于Al |
D | 取久置的绿矾(FeSO4·7H2O)溶于水,加入KSCN溶液 | 溶液变为血红色 | 绿矾部分或全部被氧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净化水是因为明矾的水解产物有吸附作用 |
B.FeCl3溶液腐蚀铜电路板的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
C.氨氧化法制硝酸的过程中有NO2生成 |
D.氯碱工业中,NaOH是在阴极室中产生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