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报道,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的观点。假如硅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下列关于其有利因素的说法中,你认为不妥的是( )
A.便于运输、储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最佳的燃料 |
B.自然界的含硅化合物易开采 |
C.硅燃烧放出的热量大,燃烧产物对环境污染程度低且容易有效控制 |
D.自然界中存在大量单质硅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以色列科学家Danici Shcchtman因发现准晶体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人们在自然界中也找到了组成为Al63Cu24Fe13的天然准晶体。将相同质量的此准晶体分别与足量的盐酸、烧碱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为
A.n(烧碱)<n(稀硝酸)<n(盐酸) |
B.n(烧碱)<n(盐酸)<n(稀硝酸) |
C.n(稀硝酸)<n(烧碱)<n(盐酸) |
D.n(盐酸)<n(稀硝酸)<n(烧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为化学增添了许多魅力,下列有关实验中颜色变化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氨气通人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
B.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溶液褪色,加热后红色复原 |
C.向淀粉KI溶液中滴人几滴氯水,溶液变蓝 |
D.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Cl2,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加热后紫色复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浓硫酸和铜反应并验证二氧化硫的性质。按如图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和放置药品。加热浓硫酸约1分钟后撤去酒精灯,将铜丝插入液面,反应一段时间后拔出。实验结束后会看到两个试管的液体底部均有少量的白色固体。下列对该实验的现象分析或推断正确的是
A.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
B.左边试管出现的白色固体是由于浓硫酸的脱水性所致 |
C.从该实验的描述中可以体会出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
D.本实验体现了二氧化硫的酸性、漂白性和弱氧化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装置,将溶液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
B.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CaCl2溶液,则C中溶液变浑浊 |
C.若A为浓硝酸,B为铜,C中盛KI淀粉溶液,则C中溶液变蓝 |
D.若A为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产、生活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 |
B.古代的陶瓷、砖瓦,现代的有机玻璃、水泥都是硅酸盐产品 |
C.明矾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碳酸钡可用于钡餐透视 |
D.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清洗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可用的试剂是CS2 |
B.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H+=Fe2++H2S↑ |
C.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容器贮运浓硫酸 |
D.在Na2SO3和BaCO3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能产生气泡并有沉淀生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
B.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aO和NaOH |
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 |
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