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将amL 0.1mol/LHCl溶液和b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实验中始终保持a+b=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摄氏度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0.1mol/L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答案】B
【解析】A.从图示观察起始温度即为实验时环境温度,因此该实验开始时温度是20℃,故A错误;
B.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过程放出热量,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故B正确;
C、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盐酸体积为30mL,则碱的体积为20mL,c(NaOH)= =0.15mol/L,故C错误;D.此实验只能表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其他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所以选B.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和中和热,掌握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化学上把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即可以解答此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合成药物异搏定路线中某一步骤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 X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
B.物质 Y中只含一个手性碳原子
C.物质 Z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D.等物质的量的 X,Y分别与 NaOH反应,最多消耗 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 .
醇酸树脂是一种成膜性良好的树脂,下面是一种醇酸树脂的合成线路:
(1)B中含碳官能团的结构式为 , C的名称是 .
(2)反应①的有机反应类型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编号).
a.1mol E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能生成2mol Ag
b.F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
c.检验CH3CH2CH2Br中的溴原子时,所加试剂的顺序依次是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
(4)写出E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芳香族化合物共有种.
a.能发生消去反应 b.能与过量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6)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问题填空:
(1)氯水具有多种性质,根据新制氯水分别与如图五种物质发生的反应填空(氯水足量):
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b;
②c;
③e;
(2)能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的现象是;
(3)久置的氯水变为(填成份),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
(4)实验室还可用高锰酸钾快速地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填写字母2KMnO4+16HCl(浓)=5Cl2↑+2MnCl2+2KCl+8H2O
①请用双线桥标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
②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 若消耗0.2mol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化学键 | Si﹣O | Si﹣Cl | H﹣H | H﹣Cl | Si﹣Si | Si﹣C |
键能/kJmol﹣1 | 460 | 360 | 436 | 431 | 176 | 347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Si、SiC、SiO2熔化时必须断裂所含化学键,比较下列两组物质的熔点高低(填“>”或“<”):SiCSi,SiSiO2
(2)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SiCl4(g)+2H2(g) Si(s)+4HCl(g),
则2mol H2生成高纯硅需(填“吸收”或“放出”)能量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制取氨气
B.
制取NaHCO3
C.
分离NaHCO3
D.
干燥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苯与氢气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
B. 甲烷与氯气的混合其他用强光照射
C. 乙醇与乙酸混合液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
D. 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
A.0.2mol H2和4.48L HCl气体
B.标准状况下1mol O2和22.4L H2O
C.2g 氦气和标准状况下11.2L CO2
D.4L CO和4L 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