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CaCl2溶液和淀粉胶体,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从中提纯出NaCl晶体。相应的实验过程如图:
(1)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所用试剂:试剂① ;试剂③ 。
(2)判断试剂①已过量的方法是: 。
(3)操作①是利用半透膜进行分离提纯,操作①的实验结果:淀粉 (填“能”或“不能”)
透过半透膜;SO42- (填“能”或“不能”)透过半透膜。
(4)操作④的名称是 。
(5)实验室用制得的NaCl晶体配制480mL1.0mol/L的NaCl溶液,用托盘天平称量的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配制过程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有 。
分析以下操作对配制的溶液浓度造成的影响,影响偏高的是 。
①蒸馏水洗完容量瓶后没有烘干
②转移溶液过程中出现漏液
③溶解后未经冷却就转移到容量瓶
④定容时俯视
⑤摇匀后发现液面降低,再加蒸馏水
【答案】(1)BaCl2(1分);HCl(1分)
(2)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溶液已过量。(2分)
(3)不能(1分); 能(1分)(4)蒸发结晶(1分)
(5)29.3g(2分);500ml容量瓶(1分);③④(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操作①为渗析,除去Na2SO4、CaCl2,可分别加入BaCl2、Na2CO3,除去粗盐中含有的Ca2+、SO42-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加入过量BaCl2,去除硫酸根离子;再加入过量Na2CO3(去除钙离子),则试剂①为BaCl2,操作②为过滤,沉淀A为硫酸钡,试剂②为Na2CO3,操作③为过滤,沉淀B为碳酸钙和碳酸钡,试剂③为盐酸,加入盐酸可除去过量的Na2CO3,最后蒸发结晶可得到NaCl晶体。
(2)判断试剂①已过量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溶液已过量;
(3)操作①是利用半透膜进行分离提纯,操作①的实验结果: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SO42-能透过半透膜。
(4)操作④的名称是蒸发结晶。
(5)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则需要配制500mL氯化钠溶液,因此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0.5L×1.0mol/L×58.5g=29.25g,所以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的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29.3g;配制过程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有500ml容量瓶。①蒸馏水洗完容量瓶后没有烘干不影响结果;②转移溶液过程中出现漏液,溶质减少,浓度偏低;③溶解后未经冷却就转移到容量瓶,根据热胀冷缩可知溶液的体积减小,浓度偏高;④定容时俯视溶液的体积减小,浓度偏高;⑤摇匀后发现液面降低,再加蒸馏水,溶液的体积增加,浓度偏小,答案选③④;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醇、乙二醇、丙三醇互为同系物,同系物之间不可能为同分异构体
B.二氧化碳和干冰互为同素异形体
C.C2H5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D.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位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用量筒量取25 mL蒸馏水 B. 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和水
C. 用烧杯溶解FeCl3试样 D. 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5.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镁电池的总反应为xMg+Mo3S4MgxMo3S4,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
Li2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电池放电时,Mg2+向负极迁移
B.镁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Mo3S4+2xe-= Mo3S42-
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称为该电池的比能量)
D.图中Li作负极,Mo3S4作阳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10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酸(HM、HN和HR)溶液,滴定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HM>KHN>KHR
B.pH=7时,三种溶液中:c(M-)>c(N-)>c(R-)
C.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c(Na+)> c(N-)>c(HN)>c(H+)>c(OH-)
D.当中和百分数达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 c(HM)+c(HN)+c(HR)=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