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的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
B.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
C.Cu和浓H2SO4反应,H2SO4即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
D.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鉴别NaHCO3和Na2CO3固体 |
C
解析试题分析:A.造成温室效应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会造成酸雨。错误;B.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定并使用专门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而不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错误;Cu和浓H2SO4在加热时发生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在该反应中,H2SO4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正确。 D.NaHCO3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而Na2CO3稳定,受热不分解,所以用加热的方法能鉴别NaHCO3和Na2CO3固体。加热固体,若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固体是NaHCO3,否则就是Na2CO3错误;
考点:考查NaHCO3和Na2CO3固体鉴别、浓H2SO4的性质、绿色食品、温室效应等常识的知识。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相对应的是
A.Na2O2能分别与H2O、CO2反应产生氧气,可用作供氧剂 |
B.硅胶多孔、吸水能力强,常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
C.K2FeO4具有强还原性且被氧化生成Fe3+,可用于水的消毒和净水 |
D.液氨气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因此可用作制冷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将0.05 mol Na分别投入到盛有100 mL水、100 mL盐酸、100 mL硫酸铜溶液的X、Y、Z三个烧杯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三个烧杯中一定均会发生的离子反应有:2Na+2H2O=2Na++2OH-+H2↑ |
B.三个烧杯中钠均在液面上剧烈反应,相比而言,X烧杯中的反应平缓些 |
C.Z烧杯中一定会有沉淀生成,但沉淀不是单质铜 |
D.三个烧杯中置换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一定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事实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滴有酚酞的NaHCO3溶液呈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是因为NaHCO3分解生成了Na2CO3 |
B.钠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煤油不与钠发生反应,钠比煤油密度大,煤油可以使钠隔绝空气和水蒸气 |
C.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说明CO2、H2O与Na2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
D.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产物是Na2CO3,原因是钠与氧气生成的Na2O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3 g镁铝合金与100 mL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无水硫酸盐17.4 g,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1 mol·L-1 | B.1.5 mol·L-1 |
C.2 mol·L-1 | D.2.5 mol·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已知:①把水加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收集产生的气体
②把红热的铁丝伸入①中产生的气体中,有黑色固体生成
③把②中产生的固体放入盐酸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中反应,过氧化钠作氧化剂,水作还原剂 |
B.②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放热反应 |
C.③中的实验现象证明溶液中不含有Fe2+ |
D.将①中所得溶液加入到③的溶液中,静置,溶液颜色加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
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
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
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化学小组在常温下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A和B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溶液 |
B.溶液A和B均可以选用稀硝酸 |
C.若溶液B选用浓硝酸,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 |
D.实验室方案Ⅱ更便于实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