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7年1月25日,北京一食品厂突然发生氨气泄漏,外泄的液态氨瞬间挥发成白色气柱冲出来.500余名居民被紧急疏散,一名老人在疏散时被氨气熏倒.已知4 ℃时四种化合物在水中和液氨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1)上述四种物质能在水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为________.

(2)能在液氨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答案:(1)2AgNO3+BaCl2Ba(NO3)2+2AgCl↓

  (2)Ba(NO3)2+2AgCl2AgNO3+BaCl2

  解析:第(1)问中,四种物质在水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所给四种物质中的两种反应,只能是生成沉淀,即AgCl沉淀,它必须是由含Ag+的物质和含Cl的物质反应而得.

  第(2)问,在液氨中发生复分解反应,也必须是生成在液氨中难溶的物质,即BaCl2沉淀,只要确定了这一点,方程式就好写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志鸿系列训练必修一化学鲁科版 题型:013

2007年3月12日,上海浦东一溶剂厂工地内发生氯气罐泄漏,浅黄绿色的氯气使在场61名工人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2007年1月25日,北京一食品厂突然发生氨气泄漏,500余名居民被紧急疏散,其中一名老人在疏散时被氨气熏倒.

下列有关氯气、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氯气和氨气都是易液化的气体

B.

氯气和氨气都是无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

C.

氯气和氨气都对人体无害

D.

金属都能够与氯气剧烈反应但氨气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必修二训练化学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13

据2007年6月25日《朝鲜时报》报道,韩国可燃冰开发项目团近日在日本海海底成功采集到可燃冰.韩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和中国之后第5个成功采集到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

“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

“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D.

“可燃冰”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志鸿系列训练必修一化学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58

2007年1月25日,北京一食品厂突然发生氨气泄漏,500余名居民被紧急疏散,其中一名老人在疏散时被氨气熏倒.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1)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

(2)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

①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停止反应后,立即关闭B中两个活塞.一段时间后,将试管浸入冰水中生成了一种二倍于NO2相对分子质量的化合物,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请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

(3)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未见红棕色气体生成.

①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

②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2007年3月12日,上海浦东一溶剂厂工地内发生氯气罐泄漏,浅黄绿色的氯气使在场61名工人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2007年1月25日,北京一食品厂突然发生氨气泄漏,500余名居民被紧急疏散,其中一名老人在疏散时被氨气熏倒.下列有关氯气、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1. A.
    氯气和氨气都是易液化的气体
  2. B.
    氯气和氨气都是无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
  3. C.
    氯气和氨气都对人体无害
  4. D.
    金属都能够与氯气剧烈反应但氨气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