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铝热剂、福尔马林、水玻璃、漂白粉 ②化合物:氯化钙、烧碱、冰水混合物、胆矾 ③电解质:明矾、二氧化碳、冰醋酸、硫酸钡 ④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 ⑤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专题突破训练 专题7电解质溶液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常温下,如果取0.1 mol·L-1 HA溶液与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液的pH=8。混合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与0.1 mol·L-1 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之比为 。
(2)相同温度下,将足量硫酸钡固体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①0.1 mol·L-1硫酸铝溶液;②0.1 mol·L-1氯化钡溶液;③蒸馏水;④0.1 mol·L-1硫酸溶液中,Ba2+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序号填写)。
(3)常温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当溶液中c(N)=c(Cl-)时,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专题突破训练 专题3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Ⅰ.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 500 ℃生成白磷,反应为:
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
10C+P4O10P4+10CO
每生成1 mol P4时,就有 mol电子发生转移。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I2溶液,使维生素C完全氧化,剩余的I2用Na2S2O3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发生的反应为:
C6H8O6+I2C6H6O6+2H++2I-
2S2+I2
S4
+2I-
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a mol/L I2溶液V1 mL,充分反应后,用Na2S2O3溶液滴定剩余的I2,消耗b mol/L Na2S2O3溶液V2 mL。该溶液中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是 mol。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应:
2I+5S
+2H+
I2+5S
+H2O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
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 0.01 mol/L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体积/mL | 0.01 mol/LNa2SO3溶液的体积/mL | H2O的体积/mL | 实验温度/℃ | 溶液出现蓝色时所需时间/s |
实验1 | 5 | V1 | 35 | 25 |
|
实验2 | 5 | 5 | 40 | 25 |
|
实验3 | 5 | 5 | V2 | 0 |
|
该实验的目的是 ;表中V2= mL。
Ⅱ.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5)铈(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CeCl3易发生水解,无水CeCl3可用加热CeCl3·6H2O和NH4Cl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NH4Cl的作用是 。
(6)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调节pH≈3,Ce3+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OH)4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e3++ H2O2+ H2O Ce(OH)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专题突破训练 专题2化学常用计量 溶液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4 g NaH中阴离子所含电子总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 L苯中含有C—H键数目为6NA
C.在碳酸钠溶液中,若c(C)=1 mol/L,则c(Na+)=2 mol/L
D.通过MnO2催化使H2O2分解,产生32 g O2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专题突破训练 专题1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以下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某些物质与水反应情况进行分类的图示。
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按要求填空:
(1)上述第一级分类标准(分成A、B组的依据)是 。
(2)F组中物质除了Cl2外还有 (填化学式)。
(3)A组中的CaO经常用作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CaO所属的物质类型为 (用序号填空)。
①金属氧化物;②碱性氧化物;③碱;④碱性干燥剂
CaO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D组中NH3的水溶液呈弱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呈弱碱性的原因: 。
(5)由Al3+制备Al(OH)3,最好不选择D组中的NaOH溶液,说明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专题突破训练 专题1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持续雾霾天气,“PM2.5”数据监测纳入公众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1微米=10-6米)的可入肺的有害颗粒。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B.PM2.5在空气中形成了气溶胶
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某种程度可以减少PM2.5污染
D.PM2.5主要来自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专题突破训练 专题14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NM3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小分子抗癌药物,分子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12H13O4
B.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以和3 mol NaOH反应
C.该有机物容易发生加成、取代、消去等反应
D.该有机物可代替KSCN检验Fe3+的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专题突破训练 专题1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方案设计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使用漏斗的几个实验装置中,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过滤时不断搅拌
B.用图2所示装置吸收NH3制氨水
C.用图3所示装置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并把碘的苯溶液从漏斗下口放出
D.用图4所示装置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CO2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短周期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X与Z同主族,Y和氢元素同主族,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形成的单质一定是原子晶体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 >r (X)
C.Y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Y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
D.W分别与Y、Z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