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 HNO3分解生成了NO2 |
B |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
C | Al箔插入稀HNO3中无现象 |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D | 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 析出了NaHCO3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切开金属钠,钠表面的银白色会逐渐褪去 | Na在空气中会生成Na2O2 |
B | 铝箔插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 | 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
C | 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D | 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中,试管内液面约上升至试管容积的2/3处;缓慢通入O2,轻轻晃动试管,至液体基本上充满试管 | 从原料的充分利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考虑,该实验对工业生产硝酸有重要启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
B.SO2和FeSO4溶液使酸性高锰酸钾的紫色退去 |
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
D.亚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铝溶液在空气中蒸干不能得到对应的溶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用10%的盐酸蒸发浓缩获得30%的盐酸 |
B.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与氯水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
D.可利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别淀粉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②③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Na→NaOH→Na2CO3→NaHCO3 | B.Fe→FeCl3→FeCl2→Fe(OH)2 |
C.S→SO3→H2SO4→SO2 | D.N2→NO→NO2→HN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双氧水被称为绿色氧化剂,是因为其还原产物为O2,对环境没有污染 |
B.新制备的氯水中存在三种分子、三种离子 |
C.10 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水稀释至100 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 |
D.浓硝酸与浓盐酸一样,在空气中出现白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选项 | 现象或反应 | 原理解释 |
A | 水在高温下难分解 | 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
B |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 Al2O3熔点高于Al单质 |
C | 向氯化银的悬浊液中加入KI生成黄色沉淀 | Ksp(AgI)<Ksp(AgCl) |
D | 2CO=2C+O2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 该反应△H>0, △S<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