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
A.豆浆 B.牛奶 C.蔗糖溶液 D.烟、云、雾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能体现出形象直观、简明易记的特点,下列用数轴表示不合理的是
A. 平衡常数与转化率关系:
B. 向烧碱液中通入SO2后的产物:
C. 铁和稀硝酸反应:
D. 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铝元素的存在形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B. 区别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方法是看其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
C. 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D.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共价化合物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一定条件下,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H3OH(g)和3 mol H2O(g),CH3OH(g) + H2O(g)CO2(g) + 3H2(g) H(298K)=+ 49.4 kJ/mol。实验测得:达到平衡状态时,吸收热量19.76 kJ。则
①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 倍。
②该条件下反应达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序号) 。
A.v正(CH3OH)=v正(CO2)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c(CH3OH)=c(H2O) D.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2)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Q 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H2O2分解反应,Cu2+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
②定量分析: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 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中有18列,即18个族
B.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2种元素
C.短周期元素是指1~20号元素
D.原子的种类和元素的种类一样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2017学年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电离度是描述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物理量,电离度=(己电离的物质的量/原来的总物质的量)X 100%。现取20 mL pH=4的CH3COOH溶液,加入0.2 mol L-1的氨水,测得溶液导电性变化如下图,则加入氨水前CH3COOH的电离度为
A.0.5% B.0.1% C.1.5% D.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常温下,已知0.1mol﹒L-1一元酸HA溶液中c(OH-)/c(H+)=1×10-8。
① 常温下,0.1 mol﹒L-1 HA溶液的pH=_________;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HA是强酸还是弱酸_________。
② pH=3的HA与pH= 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4种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向pH=a的氨水中加入等体积盐酸时,溶液呈中性,则此盐酸的pH______________14—a (>、<、=)
(3)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 mol﹒L-1的MnCl2和B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先沉淀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当两种难溶电解质共存时,溶液中c(Ba2+)/c(Mn2+) 。
(此温度下,Ksp(BaCO3)=8.1×10-9、Ksp(MnCO3)=1.8×10-11)
(4)己知常温下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7×10-5,则该温度下CH3COO-的水解平衡常数等于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氢氧化钾与硝酸反应 B. 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C. 石灰石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D.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