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________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2)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表述合理即可得分)
①品红溶液褪(退)色;品红溶液褪(退)色
② D
(2)2H2O+SO2+Cl2="2HCl" +H2SO4
解析试题分析:(1)、①具有漂白性的SO2通入品红溶液,故B中品红溶液褪色;氯气通入品红溶液,Cl2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D中品红溶液褪色;②停止通气后,加热B、D试管,B中溶液恢复为红色,D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2)、氯气具有强氧化性,SO2以还原性为主,向品红溶液中同时通入等体积的SO2、Cl2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反应式为2H2O+SO2+Cl2="2HCl" +H2SO4,由于无漂白性物质剩余,因此品红溶液不褪色。
考点:考查二氧化硫、氯气的重要性质等相关知识。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下图是有关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C装置中溴水溶液退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的现象是 , B装置中的现象是 。
(2)二氧化硫具有:①漂白性 ②酸性氧化物性质 ③还原性 ④氧化性,在图中几个装置中对应表现出的性质是:A中 ;B中 ;C中 (填序号)。
(3)D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无水氯化铝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明矾石制备无水氯化铝的流程如下:
(1)验证焙烧炉产生的气体含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吸收焙烧炉中产生的,下列装置合理的是________(填代号)。
(3)氯化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氯化铝的过程中产生等大气污染物,若将二者按照一定比例通入水中可减少或消除污染。试设计简单实验检验二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简要描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自选;可供选择试剂如下:
①滴加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②氯化亚铁溶液 ③硫氰化钾溶液 ④品红溶液
(5)某学习小组设计用如下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某些化学性质。
①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a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充分反应后,取a瓶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实验II: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少量KMnO4溶液,紫色褪去
实验III: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BaC1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上述实验中能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填实验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铜和硫酸为原料,采用多种方法制取硫酸铜,制备方法如下:
方法一
⑴甲同学取6.4 g铜片和10 mL 18 mol·L-1浓硫酸,放在试管中共热时发现,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蓝色溶液,而是在试管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甲同学为了验证其中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设计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倾倒掉上层液体后,向所得白色的固体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边加边搅拌。
实验现象:白色物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实验结论:所得白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
(2)乙同学与甲同学做相同的实验,还观察到加热过程中,试管内壁上部析出少量淡黄色固体物质,持续加热,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溶于浓硫酸而消失,同时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淡黄色固体消失的原因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回答) 。直到最后反应完毕,发现试管中还有铜片剩余。
方法二
(3)丙同学认为甲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好,他自己设计的思路是:2Cu+O22CuO,CuO+H2SO4=CuSO4+H2O。
对比甲的方案,你认为丙同学的优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 。
方法三
⑷丁同学取一铜片和稀硫酸放在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入双氧水,发现溶液逐渐呈蓝色,写出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某校两个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后分别探究足量的锌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甲小组设计了下图装置:试回答:
(1)请从甲、乙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填入B、C中,并进行正确连接,a接______, c接______(用序号表示)。
(2)D、E两支试管中CCl4的作用是______。
(3)本实验能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4)D中出现浑浊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某学生注意观察到:实验开始后,C、D、E中均有气泡产生;随后气泡量减少,品红溶液褪色,D中出现浑浊;反应一段时间后,C、D、E中的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一段时间后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的原因是______。
乙小组设计了下图装置:
(6)分析出乙小组的设计意图是______。
(7)装置B中的药品是______。
(8)能证明产生SO2和H2先后顺序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资料显示:在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粉可使煤(含S)燃烧时产生的SO2转化成固体CaSO4 ,从而减少SO2排放,该方法被称为钙基固硫。这一过程是通过以下两步反应实现的:
㈠ CaCO3CaO+CO2 ㈡ 2CaO+2SO2+O2 =2CaSO4
对此,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和药品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模拟探究。
已知实验所用样品:Ⅰ---S粉与CaCO3粉末的混合物
Ⅱ---CaSO4粉末
(1)实验一:①取样品Ⅰ装入A中。连续通入过量O2,加热至500℃左右,充分反应发现,B中红色消失、C中出现大量白色浑浊。停止该步实验的正确操作是 。
②取反应后D中溶液滴加过量盐酸,无明显现象。由此得知实验一过程中: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要获得与以上实验事实相一致的结论,可替代B中品红溶液的是 。
a.酚酞的NH3·H2O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酚酞的NaHCO3溶液 d.Br2的CCl4溶液
(2)实验二:①取样品Ⅰ装入A中。连续通入过量O2,并迅速加热升温,控制在1000℃左右,充分反应。发现B中红色消失,C中出现白色浑浊。
②取反应后D中溶液滴加过量盐酸,出现大量无色气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反应结束后,将A中余下固体溶入水中,取其上层清液,滴加BaCl2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出现。
由此得知实验二: A中发生的反应有 (填选 “㈠”、“㈡”)。
(3)实验三:取样品Ⅱ装入A中。连续通入过量O2,加热至1200℃左右,充分反应,B中红色消失,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比较实验一、二、三可知,如用该方法固硫,可行的基本条件是 。
(4)在中学化学实验室里,装置A通常只能选 为材料制作的玻璃管,但这种选择有一点不妥,其理由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是: 。
(5)实验所需O2若改由空气提供,且对上述实验探究事实不产生影响,应在A前添加一装有某药品的装置。请将该药品和装置图示在图中的虚线框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如图是现今常规生产发烟硫酸和硫酸的流程图
(1)在④处二氧化硫被催化成三氧化硫,④的设备名称是 。该处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为提高三氧化硫的产率,该处应采用 (填“等温过程”或“绝热过程”)为宜。
(2)在⑦处进行二次催化处理的原因是 。
(3)⑤处气体混合物主要是氮气和三氧化硫。此时气体经过⑥后不立即进入⑦是因为
(4)20%的发烟硫酸(SO3的质量分数为20%)1吨需加水 吨(保留2位有效数字)才能配置成98%的成品硫酸。
(5)在②处发生1500℃的“不完全燃烧”,即先混入少量干燥空气,然后在③处于700℃下再继续燃烧。试说明为何这种燃烧方式对环境保护是有利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已知A.B为单质,C为化合物: 能实现上述转化关系的是 ①若C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A可能是Na ②若C的溶液遇Na2CO3,放出CO2气体,则A可能是H2 ③若向C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先生成白色沉淀,之后沉淀逐渐溶解,则B可能为A1 ④若C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B可能为Cu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丙、丁之间存在转化关系:甲+乙―→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为铜,丁为氯化亚铁,则乙一定是氯化铁 |
B.若甲为碳,丁为硅,则丙一定是二氧化碳 |
C.若甲为铝,丁为铁,则乙一定是氧化铁 |
D.若甲为镁,丁为氢气,则乙一定是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