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分别向A、B溶液中加KSCN溶液 | 溶液变红色 溶液变红色 |
固体物质中FeCl3 |
分别向KMnO4溶液中加入适量A、B溶液 | KMnO4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 固体物质中不含 FeCl2 FeCl2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分别向A、B溶液中加 KSCN溶液 |
固体物质中有FeCl3 | |
分别向KMnO4溶液中 加适量A、B溶液 |
KMnO4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 固体物质中不含 |
氢氧化物 开始沉淀时的pH |
氢氧化物 沉淀完全时的pH | |
Fe3+ | 1.9 | 3.2 |
Fe2+ | 7.0 | 9.0 |
Cu2+ | 4.7 | 6.7 |
提供的药品:Cl2、浓H2SO4、NaOH溶液、CuO、Cu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提出假设:A是FeCl3,B是FeCl2。
(2)设计实验方案:分别取A、B的溶液均进行以下实验,但实验现象相同。请填写下表中的相应空格。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分别向A、B溶液中加KSCN溶液 | ________ | 固体物质中有FeCl3 |
分别向KMnO4溶液中加适量A、B溶液 | KMnO4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 固体物质中不含_______ |
(3)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Cl2与铁粉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FeCl3溶液的性质,他又利用A溶液做了如下一些实验,其中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将A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得到红褐色液体,该液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向A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铁粉溶解,溶液颜色加深
C.在A溶液中滴加NaOH浓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将A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FeCl3固体
(5)实际应用:
FeCl3溶液常作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腐蚀后的废液中含有FeCl3、FeCl2、CuCl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两种从废液中回收Cu的方案:
方案1: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所得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过滤即得到铜。方案1中涉及的四种阳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方案2:在废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1,用铜和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当观察到阴极上有少量气泡产生时,即停止电解,这时要回收的Cu已全部析出。方案2中铜作 极,所发生的电极反应为(若有多个电极反应,请按照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全部写出)_____________。
方案2在电极上直接回收铜,操作上比方案1简便,但方案2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活性Fe3O4为黑色固体,有磁性,其不溶于水、碱和酒精、乙醚等有机溶剂中, Fe3O4在潮湿的空气中或高温下易被O2氧化。工业上利用锈蚀废铁为原料,利用共沉淀法制备活性Fe3O4(或写为FeO·Fe2O3)的流程如下:
(1)在制备过程中将块状固体原料粉碎磨成粉末,作用是 。
(2)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证明Fe3O4与盐酸反应的产物中含有Fe2+、Fe3+,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
(可供选择的试剂:KSCN溶液、还原铁粉、氯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假如在反应池中几乎没有气体产生,在合成池里所有铁元素转化为Fe3O4,则根据相关反应可知,配料中心很可能使混合物中的Fe2O3与Fe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
(4)在一次制备Fe3O4的实验中,由于配料中心反应物比例控制不当,获得了另一种产品FexOy。取一定量该产品溶于足量盐酸中,还需通入标准状况下224 mLCl2才能把溶液中的Fe2+全部氧化为Fe3+,然后把所得溶液滴加足量NaOH溶液,将沉淀过滤、洗涤、蒸干,灼烧至恒重,得8 g固体。计算该产品的化学式。(请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分别向A、B溶液中加KSCN溶液 | ______ | 固体物质中FeCl3 |
分别向KMnO4溶液中加入适量A、B溶液 | KMnO4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 固体物质中不含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