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化学密不可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是大气污染物 |
B.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 |
C.酸雨是pH<7的雨水 |
D.CO2、SO2和N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
B.将煤气化或液化,获得清洁燃料 |
C.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和无氟冰箱 |
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天然气、石油、潮汐、风力为二次能源 |
B.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
C.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
D.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主要是由含氮、磷的生活污水任意排放造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保持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⑴某地河流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我们常采用 法除去。
⑵天然水中含有的细小悬浮颗粒可以用明矾做 剂进行净化处理,明矾水解得到的 可以吸附细小悬浮颗粒。
⑶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必须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为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是在煤炭中加入石灰石粉末对化石燃料进行 处理,其原理用方程式可表示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空气污染物与其主要来源不对应的是
| A | B | C | D |
污染物 | 二氧化硫 | 甲醛 | 氮氧化物 | 悬浮颗粒物 |
来源 | 雷电时空气中产生 | 人造家具、用具 | 燃煤、汽车尾气 | 燃煤、施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①使用无磷洗涤剂 ②垃圾分类处理 ③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
④使用清洁能源 ⑤使用化肥、农药 ⑥使用无氟冰箱
A.①②④⑥ | B.②④⑤⑥ | C.①②③④⑥ | D.②③④⑤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环境问题是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正确面对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
B.“酸雨”、“臭氧层受损”、“光化学烟雾”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
C.采用催化转换技术将汽车尾气中的NOx和CO转化为无毒气体 |
D.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汽车的发明与使用,是人类智慧的杰出体现,它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因含有氮的氧化物而污染大气,造成产生氮的氧化物的主要原因是( )
A.燃烧含氮化合物燃料引起的
B.燃烧含铅汽油引起的
C.是由于汽油燃烧不充分引起的
D.是汽缸中的N2被氧化生成的
(2)下列有关城市各项污染源与其造成的恶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工业废气—酸雨;工业废水—“公害病”
B.汽车尾气—酸雨;工业废气—“公害病”;工业废水—光化学烟雾
C.汽车尾气—“公害病”;工业废气—酸雨;工业废水—光化学烟雾
D.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工业废气—“公害病”;工业废水—酸雨
(3)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发生如下反应:2NO(g)+2CO(g)??N2(g)+2CO2(g) ΔH<0。现利用此反应,拟设计一种环保装置以消除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下列设计方案可以提高尾气处理效果的是________。
①选用适当的催化剂 ②提高装置的温度 ③降低装置的压强 ④在装置中装入碱石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新型环保出租车采用LPG+汽油的双燃料系统,其尾气中的有毒气体成分较普通车型下降80%左右,缓解了汽车尾气排放给城市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上述有害气体的是________。
A.CO2和H2 B.NO2和NO
C.CO和SO2 D.C粒和含铅化合物
(5)所谓“绿色汽车”是指使用液化石油气等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能源作燃料的汽车。绿色汽车可避免有毒的铅、苯的同系物以及稠环芳烃的排放。燃烧等质量的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含C3~C4的烃)与汽油相比较________。
A.前者生成的水少
B.前者消耗氧气量少
C.前者燃烧产生的热量多
D.前者产生的含碳化合物种类少
(6)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________。
A.碳水化合物 B.碳氢化合物
C.氢气 D.醇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