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量立体异构)(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碘酒可使蛋白质变性,故能消毒杀菌
B. 天然氨基酸能溶于强酸或强碱溶液,是两性化合物
C. 食盐、糖、醋可作调味剂,不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D. 船舶外壳装上锌块,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s) B.v(B)=0.3 mol/(Ls)
C.v(C)=0.8 mol/(Ls) D.v(D)=1 mol/(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表示乙炔(化学式为C2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是( )
A.2C2H2(g)+5O2(g)═4CO2(g)+2H2O(g)△H=a kJmol﹣1
B.C2H2(g)+O2(g)═2CO2(g)+H2O(l)△H=b kJmol﹣1
C.C2H2(g)+O2(g)═2CO(g)+H2O(g)△H=c kJmol﹣1
D.C2H2(g)+O2(g)═2CO(g)+H2O(g)△H=d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苯酚和丙酮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和丙酮,其反应和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器 A 中通入的 X 是 。
(2)反应①和②分别在装置 和 中进行。(填装置符号)
(3)在分解釜 C中加入的Y为少量浓硫酸,其作用是 ,优点是用量少,缺点是 。
(4)反应②为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应温度应控制在 50~60℃,温度过高的安全隐患是 。
(5)中和釜 D 中加入的 Z 最适宜的是 (填序号。已知苯酚是一种弱酸)。
A.NaOH B.CaCO3 C.NaHCO3 D.CaO
(6)蒸馏塔 F 中的馏出物 T 和 P 分别为 和 ,判断的依据是 。
(7)用该方法合成苯酚和丙酮的优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醋酸是一种常见的弱酸,回答下列问题:
(1)醋酸的电离方程式是 ;下列哪些措施能够使醋酸溶液中c(H+) / c(CH3COO-) 增大的是 。
a.升温 b.通入HCl气体 c.加入NaOH固体 d.加入NaHSO4固体
(2)向100ml 0.1mol·L-1的醋酸中加入Vml0.1mol·L-1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V 100ml( 填“>”,“<”或“=” )。
(3)在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测得某一时刻混合溶液中:c(CH3COO-) / c(CH3COOH) = 18,则此时溶液的pH = 。(已知: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8×10-5)
(4)为测定食用醋中醋酸含量(用每升食醋中所含醋酸的质量表示,单位:g/L),设计如下实验:a.取20ml食醋于锥形瓶中,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b.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1mol·L-1的NaOH溶液,调整液面,并记下初始刻度。c.开始滴定,并记录滴定终点时碱式滴定管的刻度,重复试验2—3次。
① 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经过测定,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0mL,则该食醋中醋酸的含量是 。
③ 以下哪些操作会导致测定的结果偏低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装入NaOH溶液前未润洗滴定管
b.滴定结束后俯视读数
c.滴定结束后,滴定管尖端部分有气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工厂的废金属屑的主要成分为铝、铁和铜,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后,设计了如图1实验流程,用该工厂的金属废料制取氯化铝、绿矾晶体(FeSO4·7H2O)和胆矾晶体(CuSO4·5H2O)。
请回答:
(1)铝在周期表中位于 周期 族。
(2)步骤Ⅰ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是 。
(3)写出步骤Ⅱ反应中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 。
(4)进行步骤Ⅱ时,该小组 用如图2所示装置及试剂制取CO2并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溶液A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会逐渐减少,原因是 。
(5)用固体F制备CuSO4溶液,可设计如图3三种途径:
写出途径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途径①制备CuSO4溶液时,混酸中硫酸和硝酸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 。
(6)用途径②制备CuSO4溶液与途径①、③相比优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2+O22SO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
A. 升高温度 B. 增大压强 C. 减小反应物浓度 D. 增大反应物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