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8?镇江二模)背景材料:①2006年5月《信息时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钠的摄取量应少于2000mg,长期过量摄入钠可能引起高血压、肾病、胃病;②2006年初夏,四川大部分地区进行人工降雨;③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改善空气质量称为“蓝天工程”;④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在我国举行,这次奥运会要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
下列相应说法错误的是(  )
分析:A.每天钠的摄取量为钠元素的含量,不能摄取金属钠;
B.AgI易形成晶核,干冰升华需吸热;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蓝天工程;
D.奥运会要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
解答:解:A.钠是活泼金属,常常保存在煤油中,且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具有腐蚀性的碱,则每天钠的摄取量为钠元素的含量,不能摄取金属钠,故A错误;
B.AgI易形成晶核,干冰升华需吸热,则AgI和干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故B正确;
C.化石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蓝天工程,所以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不利于“蓝天工程”的建设,故C正确;
D.奥运会要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所以环境保护是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应考虑的首要条件之一,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注重环境保护与污染的处理,明确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性质决定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镇江二模)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 A、0.1mol C 和一定量的 B 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t0~t1阶段 c(B)未画出].附图乙为 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并且所用条件均不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镇江二模)下列图1中B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味的液体.C是一种有磁性的化合物,E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根据下列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
Fe3O4
Fe3O4

(2)E和N2是等电子体,请写出可能E的电子式:

(3)在101kPa和150℃时,可逆反应E(g)+B(g)F(g)+D(g)反应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那么在t1时速率发生改变的原因可能是(填选项字母)
B、C
B、C
.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加入催化剂
(4)若G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单质,16g G和足量的A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 kJ(Q>0),写出这个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S(s)+Fe(s) =FeS(s);△H=-2Q kJ?mol-1
S(s)+Fe(s) =FeS(s);△H=-2Q kJ?mol-1

若G是一种气态单质,H的水溶液可以和有机物I反应使溶液呈紫色,请写出I的结构简式:
C6H5OH
C6H5OH
;H的水溶液呈酸性,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呈酸性的原因:
Fe3++3H2OFe(OH)3+3H+
Fe3++3H2OFe(OH)3+3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镇江二模)世界环保组织2006年度报告指出,人类已成功地使大气中氟氯烃减少,但C、N、S氧化物的排放有增无减,水资源的紧缺和污染加剧.
(1)大气中氟氯烃的减少带来的积极效应是
减缓臭氧层空洞的增大
减缓臭氧层空洞的增大

(2)酸雨的特征是pH<5.6,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①若用NOX表示氮氧化物,请配平氮氧化物形成酸雨的化学方程式:
②酸雨落至地面后pH在一定时间内变小然后稳定于某一数值,原因是H2SO3受空气影响造成的,其化学方程式为:
2H2SO3+O2=2H2SO4
2H2SO3+O2=2H2SO4

(3)回收利用SO2既能减少大气污染,又能充分利用资源.已知:用Fe2+、Fe3+离子作催化剂,标况下在转化器中SO2可被O2氧化成SO42-,实现SO2 的回收利用.某同学设计测定转化器的脱硫效率方案如下:

①在实验①(Ⅰ)中,为了确定SO2 的体积分数,可将模拟烟气缓慢通过已知体积和浓度的
高锰酸钾溶液(或碘水和淀粉的混合液)
高锰酸钾溶液(或碘水和淀粉的混合液)
溶液,并用溶液的颜色刚好褪去时所消耗的模拟烟气的体积(标况下)来计算SO2 的体积分数.
②在标准状况下用实验(Ⅱ)测定转化器中的脱硫效率,若已知气流流速,还需测定的数据是
实验时间
实验时间
BaSO4的质量
BaSO4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镇江二模)已知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