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生成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是含硫化合物
B.煤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C.在水吸收SO2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D.SO2是酸性氧化物,被云雾吸收后可转化成酸雨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 模块水平检测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_____,Y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 期中测试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
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C.W的氢化物还原性小于Y的氢化物
D.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 4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工业上制取硫酸铜不是直接用浓硫酸与铜反应,而是将铜丝浸入稀硫酸中并不断地从容器下部吹入细小的空气泡,这样做的优点是( )。
①节省能源 ②不产生污染大气的SO2 ③提高了H2SO4的利用率 ④提高了Cu的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 4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绿色化学概念从一提出来,就明确了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下列化工生产中体现绿色化学内涵的是( )。
①减少“三废”排放量
②考虑有关原材料的再生利用
③出现污染问题再治理
④回收未反应的原料、副产物、助溶剂、稳定剂等非反应试剂
⑤拒绝使用无法替代、无法回收、无法再生和重复使用的有毒副作用、污染明显的原料
A.①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 4.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已知煤的近代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煤的结构模型来看,煤是工业上获得____________的重要来源。
(2)我国大约70%的煤是直接用于燃烧的。从煤的结构模型来看,在提供热量的同时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物质,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3)“型煤”技术不仅可以减少87%的废气排放量,烟尘排放量也可减少80%,致癌物苯并[α]芘的排放量也减少,同时节煤20%~30%。“型煤”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固硫剂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稳定的硫酸盐。某“型煤”生产厂利用石灰石作固硫剂,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固硫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解决煤燃烧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和提高煤的利用价值,煤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 4.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预防污染”要求我们利用各种手段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下列各项中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
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点
C.减少有毒物排放 D.杜绝污染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 4.1.2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
A.Cl2、Br2、I2 B.Na、Mg、Al
C.食盐、淡水 D.NaOH、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 3.4基本营养物质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现有四种试剂: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②浓硝酸;③硝酸银溶液;④碘水。为了鉴别葡萄糖、淀粉、食盐、鸡蛋清四瓶无色溶液,分别选择合适的试剂,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