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①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
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③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④保存FeCl2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
⑤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钾Na(L)+KCl(L)K(g)+NaCl(L);
⑥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平衡体系,加压缩小体积后颜色加深
A.①②③B.②④⑥C.③④⑤D.②⑤⑥
B
勒夏特列原理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适用对象:1、所有的平衡,如化学反应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络合平衡等;2、勒夏特列原理的适用因素只有维持平衡状态的因素发生改变时,才能应用勒夏特列原理。若改变的不是维持平衡状态的因素,平衡不会移动,也就不必应用勒夏特列原理。
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是一个化学变化;
④保存FeCl2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防止FeCl2被氧化;
⑥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平衡体系,加压缩小体积后颜色加深,平衡不动,无法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颜色加深因为体积缩小,浓度变大,颜色加深。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反应达到平衡后,N0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图4                  图5                图6                 图7
A.图4表示已达平衡的某反应,在t0时改变某一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则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
B.图5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C.图6表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在T1、T2温度下由CO2和H2合成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则CO2和H2合成甲醇是吸热反应
D.图7是用0.1000mol/L的盐酸滴定20.00mLNa2CO3溶液的曲线,从a→b点反应得离子方程式为:HCO3 + H+ = CO2↑ + 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14分)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测量及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I2O5可使H2S、CO、HC1等氧化,常用于定量测定CO的含量。已知:
2I2(s) + 5O2(g)= 2I2O5(s)    △H=-75.56 kJ·mol1
2CO(g) + O2(g)= 2CO2(g)   △H=-566.0 kJ·mol1
写出CO(g)与I2O5(s)反应生成I2(s)和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      
(2)一定条件下,NO2与SO2反应生成SO3和NO两种气体。将体积比为1∶2的NO2、SO2气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2的同时生成1 molNO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       
(3)新型氨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化学原理是采用氨水吸收烟气中的SO2,再用一定量的磷酸与上述吸收产物反应。该技术的优点除了能回收利用SO2外,还能得到一种复合肥料,该复合肥料可能的化学式为       (写出一种即可)。
(4)如图是一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以水煤气(CO、H2)为燃料,一定比例Li2CO3和Na2CO3低熔混合物为电解质。写出B极电极反应式      

(5)工业上常用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氮的氧化物(以NO和NO2的混合物为例)。
已知:NO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NO + NO2 + Na2CO3 = 2NaNO2 + CO2
2NO2 + Na2CO3 = NaNO2 + NaNO3 + CO2
①用足量的Na2CO3溶液完全吸收NO和NO2的混合物,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CO2(全部逸出)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g,则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      
②用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氮的氧化物存在的缺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A(g)+ bB(g) pC(g) △H<0,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1.2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C的体积分数下降
B.a + b > p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加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14分) “洁净煤技术”研究在世界上相当普遍,科研人员通过向地下煤层气化炉中交替鼓入空气和水蒸气的方法,连续产出了热值高达122500~16000 kJ·m-3的煤炭气,其主要成分是CO和H2。CO和H2可作为能源和化工原料,应用十分广泛。
(1)已知:
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   ①
2H2(g)+O2(g)=2H2O(g)  ΔH2=—483.6 kJ·mol-1   ②
C(s)+H2O(g)=CO(g)+H2(g) ΔH3=+131.3 kJ·mol-1  ③
则反应CO(g)+H2(g) +O2(g)= H2O(g)+CO2(g),ΔH=       kJ·mol-1。标准状况下的煤炭气(CO、H2)33.6 L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CO2和H2O,反应过程中转移    mol e-
(2)工作温度650℃的熔融盐燃料电池,是用煤炭气(CO、H2)作负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在正极反应,用一定比例的Li2CO3和Na2CO3低熔点混合物做电解质,以金属镍(燃料极)为催化剂制成的。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H2-4e-+2CO32-=3CO2+H2O;则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3)密闭容器中充有10 mol CO与20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 CH3OH(g);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若A、B两点表示在某时刻达到的平衡状态,此时在A点时容器的体积为VAL,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A、B两点时容器中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      
②若A、C两点都表示达到的平衡状态,则自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A      t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在不改变反应物用量的情况下,为提高C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 降温     B 加压     C 使用催化剂    D 将甲醇从混合体系中分离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C.加入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使用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14分)下图是煤化工产业链的一部分,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已知该产业链中某反应的平衡表达式为:K=,它所对应的化学反应为:                    
(2)已知在一定温度下,各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
C(s)+C02(g) 2C0(g),K1         ①
CO(g)+H20(g) H2(g)+C02(g),K2      ②
C(s)+H20(g) CO(g)+H2(g),K3       ③
K1、K2、K3,之间的关系是:       ,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减小/不变)。
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均为2L的容器中均进行着③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正逆反应速率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填写表中相应的空格。

简述理由:                            
(3)该产业链中氨催化氧化可以制硝酸,此过程中涉及氮氧化物,如N0、N02、N204等。对反应N2O4(g) 2N02(g) △H>O,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0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B、C两点的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B<C
D.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4)如果(3)中的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N204、N02的量),反应速率v与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图中t4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            ;图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N02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ν(H2)=0.45mol/(L·s),则2s末NH3的浓度为( )
A.0.50mol/LB.0.60mol/L
C.0.45mol/LD.0.5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